曾几何时,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总以为靠自己的双手打拼之下,能赢得一番未来。
结果往往不堪回首,只恨人生短短,不能早一点知醒,路很长,路也很不好走,可总要去走。
如鲁迅之所言:‘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路不走,你不知脚下的是什么路,路好不好走,也不是听人说,只有走过了才知其中的味道。
安逸舒适的氛围,是我们年轻人所厌倦的一种,却不得不因为各式各样的原因,不约而同的走去这种环境,安稳、知足常乐,父母的教诲,师之所言,句句在理,不可不抗,然,事已至此,又何须多言。
我之所悔恨,是年轻人没有年轻人的样子,纯属杞人忧天而已,顾几而失彼,事情没有去做,就想着后果会如何,做的过程很艰难,成功的太少,这里怕那里也有顾虑,不成气候,唯有人成之,才泯然而晤。
安逸的环境是否是人人所望而归,一眼就看得见未来,又是否是你自己所期待的呢?
因人而异,不知所云,如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只是心理安慰而已。
未来也许不可知,但现在当下,不去把握,不去争取,不去努力,未来也就不再来,当下已知足,就不会谈未来,只因未来太遥远。
未知的东西总是可怕而渴望的,得到的总是欲求不满,心之所向,舞台之外,不限制创造的可能。
一个安逸而没有争斗的环境,就如老人家的“铁饭碗”,打不破、摔不烂,饿不死那样而已,只为饱和。
物欲的横流,精神上的空虚,往往不知如何去补足,年轻时的梦想,碰见现实的残缺后,也不挣而败,以为凭借自己的微不足道,可以逆天改命,结果只不过是以卵击石而已,结果可想而知。
越来越多之年轻人,知所命,安其己,不愿有太多抗争,只不过是为有一个安逸舒适的圈子而已。
结果往往都是这边低声下气,那边忍气吐声,还是不能所以。
未来也许很可怕,但是未来也很美好,只在乎你今天所做所为,到了哪一个阶段而已。
敢于挑战,敢于面对,敢于抗争者,才能称之为年轻人,只因为:“年轻,就是任性!”
唯有远离安逸的舒适圈,才能勇敢的去面对不知道的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