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岩松的这本书是对他各种场合演讲的汇集,因此观点覆盖面非常广,也很难总结出一个具体的一二三。我选择把当天读的内容中对自己触动比较大的部分拿来写一写。
今天看了差不多两章左右。想从情商和故事力两个角度来写一写。
白岩松以媒体人的角度出发,解释了为什么情商对一个媒体发言人来说,至关重要。他讲,相当多的政策在发布的时候,需要一种“无情政策的有情解读”。会解读的人,更容易得到社会的理解支持;不会解读的人,就容易引发负面情绪甚至对立、不接受。
同时他举了个例子让我印象深刻。就是当年关于国家教育部出台的一项新政策:所有民办教师都要取得上岗证才能从业,无证执教将成为历史。但是面对几十万名民办教师,新闻发言人措辞很严厉,“坚决清退民办教师、严格执行持证上岗”。这样是不是伤了几十万领着微薄的工资、支撑着我们国家那些普及教育触及不到的深山老林的教育事业、为学生无私奉献的民办教师的心?是不是应该感谢ta 们的付出,呼吁相关部门帮助这些老师取得上岗证书,保障民办教师的就业安排等等?
这就是高情商的力量。这跟处理人际关系是一样的,你怎么能把自己的思想用别人可以接受的语言,有效地传达给对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自己昨天跟一个同事的一对一谈话。他平常是一个不大好沟通的人,通常都是直来直去,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生硬,少了那么点人情味。开场我就问他有什么concern,对我有什么反馈之类的,他一如既往地答道,No。可能也是我习惯了他这种方式,没有马上气馁,我对他说:you know,I don’t like you say no to me every time, it sounds so blunt, and you just set up a wall in between us that stops the flow of communication。 我是以一种半开玩笑的方式说的,没想到他态度马上软了下来,也开玩笑回我: yes, you are wise on this。 接下来霹雳吧啦跟我说了一个多小时。多半时间我都在听他讲,这也真是相当神奇的一件事了。
再来说说故事力。
白岩松认为传媒人最重要的技能就是讲故事的能力。不是那种吹得虚头巴脑的讲故事,而是同情商一样,真正将心比心地,用感性的方式传递理性。同时也强调了细节的重要性。
老百姓不喜欢听宏观意义价值观念,就喜欢那些故事里的细节透露出来的人性,感动和温暖。作者说这也是为什么《感动中国》这种传播核心价值观的栏目可以变成一个品牌。我们记得每个感动中国的有血有肉的人物,ta 们的故事入耳,入脑,更入心。
我曾经读过一本高琳写给企业管理者的书《故事力》。这让我对领导者讲故事这个能力深信不疑。但事实上,除了领导者,传媒人,只要当你需要去影响别人的时候,讲好一个故事,就会事半功倍。
为了打造自己的团队文化,鼓励一帮埋头干活的工程师们,积极地同团队成员分享自己的想法,群策群力地解决团队问题,我在上个礼拜的team meeting上面花了几分钟讲了一个小故事。
其实就是我在之前那本《seeing what others don’t》看到的关于二战时期日本改良鱼雷攻击珍珠港的故事。目的是想让大家知道,产生自己的洞见和创造性的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提高团队绩效的方面,这种思维可以产生卓越的效果。
不能说马上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至少在后来跟同事的交流中,不少人给了我正面的反馈。我觉得通过我不断地分享,希望能逐步地影响团队的行为模式,达到我想要的效果。这个礼拜开始,我已经将大家开始讨论的痛点命名为“鱼雷问题”,希望起到强化的作用。
试想我一直不停地跟别人说,你要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想法可能起到多大的作用,但是不分享就不可能产生洞见和推动创新和进步,多少人大概点头哈哈几下就忘记了,我现在贴了个“鱼雷”的标签,大家都记得了。
总结来说,高情商和故事力都还是从人性出发的,这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当然我们不能把它们仅仅当作实现目的的方法,而是需要切切实实地变成自己的修养和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