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八·一三】
余饮孙云风家,饭米粗粝,而价甚昂,知为家奴所绐。归寓,适有送白粲者,以一斛贻之。云凤不受,札云:“来意已悉。”盖疑老人以米傲之也。余殊觉扫兴,即题其札尾云:“一囊脱粟远相贻,此意分明粟也知。底事坚辞违长者?闺中竟有女原思!”云风悔之,寄《贺新凉》一词以自讼云:“傍晚书来速,道原思抗违夫子,公然辞粟。已负先生周急意,敢又书中相渎。况贽礼未修一束。我是门墙迂弟子,觉囊中所赐非常禄。不敢受,劳往复。 寸笺自悔忽忽肃,或其间措辞下笔,思之未熟。本借湖山供笑傲,何翻多怒触?披读处,难胜踖踧。无赖是毫端,今以前愆,仍付毫端赎。容与否?望批覆!”
孙云凤,(1764年—1814年),字碧梧,仁和(今杭州)人。嫁诸生程庭懋。自幼聪颖,喜吟咏。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孙云凤已投在袁枚门下成为其女弟子。
绐,音dài,本义:破旧的丝。古同“诒(dài)”,欺骗;欺诈。《史记·项羽本纪》:“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白粲,音bái càn。释义:1、令罪人选精米以供祭祀。秦、汉时的一种刑罚,施于高级官员命妇及其后裔中的女子犯罪者。《汉书·惠帝纪》:“上造以上及内外公孙、耳孙有罪当刑及当为城旦舂者,皆耐为鬼薪白粲。”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坐择米使正白为白粲。”《汉书·刑法志》:“罪人狱已决,完为城旦舂,满三岁为鬼薪白粲。”《后汉书·章帝纪》:“繫囚鬼薪、白粲已上,皆减本罪各一等。”李贤注:“男子为鬼薪,取薪以给宗庙。女子为白粲,使择米白粲粲然。”2、白米。《宋书·孝义传·何子平》:“扬州辟从事史,月俸得白米,輒货市粟麦。人或问曰:‘所利无几,何足为烦?’子平曰:‘尊老在东,不办常得生米,何心独饗白粲。’”明·王錂《寻亲记·得胤》:“白粲表芹意,红叶不须题。”
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学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鲁国任司寇的时候,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原思做孔子的家臣,就需要给他俸禄,孔子还常常周济他。有一次,孔子给了他九百斗粟,原思推辞不要。孔子就跟他讲,说“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就是你不可辞,如果你有多余的话,你应可以赠与你的邻里乡党。
踖踧,音jí cù,意思同“踧踖”。踧踖出自《论语·乡党》:“君在,踧踖如也。”意思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臣惶怖战栗,诚不自安,每会见,踧踖无所措置。”后形容坐立不安或徘徊不进貌。宋·司马光《上皇太后疏》:“彷徨而不自安,踧踖而不敢进。”将“踧踖”写成“踖踧”亦不为错。宋·文同诗:“一从入仕路,行步每踖踧。”清·赵翼《檐曝杂记·徐健庵》:“尝有人日具名纸谒其门,必餽司阍者十金,而不求见,但嘱以名达徐而已。阍人怪之,密以白徐。 徐令留见之,其人故作踖踧状,谓吾诚意未到,不敢求见也。”
(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