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歌赋想法谈写作
当代古诗词这块奶酪缘何引不起大众的食欲?

当代古诗词这块奶酪缘何引不起大众的食欲?

作者: 14ca7ac5c7ae | 来源:发表于2018-11-24 23:41 被阅读179次

    案例一:和同事聊天。他说:“你挺好的文笔,为什么不写点接地气的东西,非要整什么古诗词,还让人看不懂。”我嗫嚅:“我的已经很接地气了,我都不用典。”但是我们还是喜欢唐朝的诗,现代的什么古诗,比古代还难懂。”我默然。

    案例二:网红老师用夸张的语调眉飞色舞地讲授周邦彦的《少年游》——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这么美丽温柔的女子就坐在我的旁边,她用纤纤玉手一点点地剖开新摘的橙子,房间里流满了清新的香气。哎呀,我的小心脏啊……”教室里哄堂大笑,于是,以后的酒桌上这个句子就成为调笑的新宠。

    毋庸置疑,中国当代古诗词正在走向中兴。但是十分奇怪的是,这个不断膨胀的舞台,除了自嗨的演员,很少有真正的观众。这是一个历朝历代都不曾出现的尴尬现象。

    据全唐诗统计,唐朝有诗人2200余人,共留诗48900余首。较之于当前阵容,这恐怕是个极小的数目。但是,众所周知,唐诗在当时是人民大众的诗歌。“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可见其传播范围之广。宋词就更不用说了,一个柳永就能传播世界,“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后来他写的词,把皇帝都写生气了,一句“且去填词”的牢骚葬送了他的大好前程,这也能从侧面反映他作品的影响力吧。清诗以落拓诗人黄仲则为例,他生前贫困潦倒,没有余力为自己出版诗稿,死后由朋友出资完成遗愿,竟续印数版,供不应求。足见当时读者对诗词的鉴赏力和传播力。这些现象,对于当代任何一个古诗词作者来说,怕是难能可遇的吧。

    我常常想,同一种文化形式的传承,为什么当代的就只能是小众文化?同样是一块流光溢稥的奶酪,为什么当代的就引不起读者的食欲?

    可能是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吧。

    一、源于它找不到语言的归属感。

    新文化运动以后,白话占领了交流阵地,文言彻底退出了大众视线。在整个过程中,古诗词已经丧失了它赖以生存的语言土壤。而且据我所知,因为学校教育导向的原因,除了几个脍炙人口的童谣小调和名人大篇外,整个读者群对于古典文学领域都是知之甚少的。在语言的隔阂中,古诗词作品就如古墓出土的玉女心经一般,高古而冷艳,让人望而却步。

    当代古诗词作者最尴尬的莫过于语言的选择和韵味的提炼了:接近于现代势必削弱了古韵,遵循于古韵又疏离了现实。就拿平水韵来说,在语流音变的过程中,很多韵已不成韵,律已不成律,可是为了维护古体诗血统的纯正,大部分的古体诗创作者依然抱残守缺,誓死捍卫。如斯种种,古诗词创作逐渐被培育成文学领域的一朵奇葩,充盈了仙气,从而也丧失了地气

    二、源于它找不到物象的即视感。

    古诗词的基本元素是自然界的风物,诗人们基于天人合一的理念,在山风云水、花鸟草虫中寄情抒志,养性修德。这就形成中国古诗词独特的高标、宏阔、清逸、隽永等风格特点。如果离开了这些物象,古诗词创作就丧失了它的灵性。而在工业化进程不断挤压下的当代,所有的物象都变了从前的模样。很多人都在怀念唐朝的明月宋朝的春水,但是却再也找不到那份纯正的味道。

    有人曾用比较法对古今物象进行描述,来说明当代诗词无味的缘由。例举如下:

    1、古: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今:此身合是诗人未,暴雨开车入剑门。

    2、古:长亭柳,君知否,千里犹回首。今:火车站,行人乱,没空回头看。

    如此,尴尬的古诗词作者在唐宋的云水明月和现实的大厦机声中陷入两难的选择。

    三、源于它同其他艺术形式的割裂。

    自古以来,诗词和音乐都是紧密联系的。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宋词元曲,都以哼唱为输出方式的。所以古诗词和其他艺术的关系,就如同编剧和演员一样,合起来就是一台吸人眼球的大戏。苏学士词,当由关西大汉持铜琵琶来高唱;柳郎中词,则该十八女郎敲红牙板浅吟;而王维的阳关三叠,则有女子唱到断肠。可见,古代的好作品大部分都是经音乐或舞美手段润色打磨后流传的,有了他们的加盟,诗词的传播更为快捷广泛。因此,古人诗词非常重视音韵的和谐,旋律的优美。流传到今天,这些关系基本割裂了,离开了音乐形式的协助,当代古诗词的推销就更为困难了。

    四、源于拟古思想和快餐文化的深度矛盾。

    我们常常把小说比作饭,把诗比作酒。饭可用来吞,酒要用来品。可是,快餐时代的到来,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品尝或回味一个事物,连酒都是用来酗的,何况是诗。而对于古诗词创作来说,含蓄而有味则是其中的核心理念之一。随着学院派的逐渐兴起,专家教授们对字词的古味、典籍的应用、作品文化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也让一些诗词走向尖深艰涩,越来越回归古道,脱离现实。

    五、源于它本身的局限性。

    客观地讲,古诗词本身尚没有形成完美的格局,还有很多糟粕的成分。从古至今,一些诗词只用于交际应酬,迎来送往,一些诗词只停留在节气风物,饲花弄草,还有一些(如我),只用来记录即时喜怒哀乐,消磨个人情感,这些都是站得不高的表现。而中国古代的诗词评论注重气脉境界,意象格局,以韵文论诗文,这种老道式的语言读来华美,思来玄之又玄。也需要接地气的解释和通联。

    综上所述,当代古诗词这块奶酪如果要想引起大众的食欲,尚需要很大的努力和创新。而新时代的很多领域依然需要古典形式的润色和提亮。也许我们可以借助更多的形式合体推销,也可以推出更多的网红老师搭建今古的桥梁。总之,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当代古诗词这块奶酪缘何引不起大众的食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juq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