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七八糟谈读书

作者: 小咬icon | 来源:发表于2019-12-02 22:16 被阅读0次

    不知道为什么,我会给周围人一种看过很多书的错觉,可能我看得很慢,大家就会觉得我总在看书。但我看的书其实非常少,如果遇到一个饱读诗书的人,他会发现我的浅薄,会发现我不仅败絮其外,也败絮其中。

    我觉得看书,不一定非要找一个合适的时间,一个合适的地点,看书不是情侣刚开始时青涩的约会,而是老夫老妻之间的粗茶淡饭,带着书就翻翻书,没带书就用手机看,也不必说用手机看没有质感,真心想看书的人会认为有书看就够了,简单随意就好,实在介意的话随身带本书也非谓为不可。

    说到纸质书和电子书,我觉得文艺性比较高的书,需要不断琢磨的书,以及理论工具书,看纸质书比较好,真实存在的书让我觉得知识和美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真真实实被我捧在手上的。一遍就过的小说或者容易懂的书就看电子书,便捷而且不费钱。

    我有一个朋友,真真是爱看书之人,她看的书非常多,我问她怎么能看这么多的书,她说看到一本喜欢的书,就找跟这本书相关联的一系列的书看看,因为你已经找到了感兴趣的点,所以相关的书你大概率也会喜欢。她还说:“有一次在网上看到一句川端康成的《雪国》的摘抄,觉得好美,我就立刻买下了这本书。”

    我看书有个习惯,会把觉得写得好的地方收藏起来,然后再抄到本子上,电子的东西总让我觉得不可靠,要变成书页上实在的存在我才踏实。每次抄句子的时候,我就仿佛亲历了《情书》里那场渺渺无声的大雪,仿佛自己也患过阿里萨那场无比痛苦却乐在其中的相思病,仿佛自己曾跟着李娟去了阿尔泰,见识了名为“缠绵”、“荡漾”、“抒情”、“黑暗”的各色的草……

    我看的书很多是比较冷门的,写的大多是边缘人物,这些常人想试探又不敢试探的区域,有人想涉足又因为社会的偏见而止步的禁地,正是我想要了解的地方。我们通常被保护得太好,但这些只曾听闻甚至是被层层隐瞒而闻所未闻的禁忌,却在人们看不见的阴暗角落里真真实实地存在着。我看这些,不是猎奇,而是希望真正设身处地地站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去了解他们的处境,理解他们的痛楚,去拆解偏见,读懂他们的内心。我自身疏漏但我向往宽容,我希望通过读书,我能对人性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心怀悲悯。

    但不是人人都可以接受这些,读书喜好每个人都不一样,我觉得好的书,大家不一定看的下去,大家都觉得好的书,我也不一定不知道好在哪里。同时,我觉得没有哪本书是什么人非看不可的,也没有哪本书看完之后就可以改变人生的,每个人依照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性的看就行了,无论是提高对美的感受力还是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力,最重要的是看完之后有所得。因此我不为大家推荐书籍,只谈我对读书的看法。

    书虽然不作推荐,但我觉得除了兴趣和需要,也应当啃一啃艰深点的书,读书也应该试着跳出“舒适区”。

    ​我活在这个世界上,最让我害怕让我焦虑的事,就是感到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可是人的知识之有限,人的生命之有限,人所能经历之有限,让我不得不看清楚自己的无知,让我不得不明白自己正在虚空中漂浮。帕斯卡尔说,“人的生命如芦苇”,我觉得这句话,既是说人生命的脆弱,也说人思想的轻度,而人可以思考,这是人和芦苇的差别。我唯一能做的,唯一能让我不随波逐流、不成为一根名副其实的芦苇的办法,就是不断抗争,读史观哲,汲取古往今来的圣人智慧,增加生命的分量,而不至于被各种思想裹挟,不知所向。

    书中有什么呢?

    满篇枯燥的文字,而它们记录的故事我们不曾经历,它们承载的思想我们不曾想过,但是现在资讯那么发达,有各种文化传播的形式,看看视频,点开微博,我们有无数的方式看到别人的故事和思想,而且比看书生动形象有意思得多,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提倡读书?

    读书,它所能带来的深度的思考是很难有什么文化形式可以代替得了的,它所能历练人的专注力以及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魔力,也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取代,文字表现力的单薄,更能为读者腾出广阔的想象的空间,文字组织形式的单一,反而可以织就最为旖旎的篇华丽章。

    若非要问读书能带来什么呢?

    如果生命是一杯水,生命的流逝就是这杯水蒸发的过程,读书能带给我的,就是为我积累水蒸发之后所能沉淀下来的厚重的灵魂。

    乱七八糟谈读书

    写于二零一九年十二月二日20:04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乱七八糟谈读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kqg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