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运动形式,都有可能让人产生疼痛感,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受伤了。练习瑜伽之后,我会有意识地区分“受伤”与“疼痛”,或者说我不会把所有的“疼痛”都叫做“受伤”,因为“疼痛”分好坏,好的“疼痛”属于我们练习中的必经之路。
这次跟超强感受型选手Vicky聊了这个话题,她的“受伤”经历很丰富,尽管我更愿意称之为她对于“疼痛”有颇多领悟。
在练习瑜伽之前,Vicky的身体出了一些小状况。由于之前长时间伏案工作,她的肩颈和腰椎都有不同程度的劳损,晚上睡觉不能侧躺,若是平躺,会因为腰椎问题压迫到坐骨和腿部神经,就只能趴着睡,有时候睡到半夜必须起来坐着,那种痛苦不堪回首。
再加上Vicky属于软妹子,身体力量本就不足,产后修复也没有做好,核心肌群力量也很弱,一上来练的就是阿斯汤加瑜伽,可想而之,她在入门阶段会有点煎熬。她说,手腕是最先有疼痛感的部位,左右两边的手腕都会痛,左边更痛一些,因为左手比右手更没力。面对疼痛,她的做法是慢慢去适应它。
那时,Vicky的启蒙老师很注重细节,会让她们在练习时把手指张开,刻意把虎口的位置按下去。这样练习之后,她手腕的疼痛慢慢减少了。可是,在阿汤的口令课上,她发现跟上老师的口令很吃力,若是仓促往前跳、往后跳,她的虎口位置会不自觉地掀起来,压力会全部集中在手腕上,疼痛感又会再次来袭。为了让手腕免于更多不必要的压力,没有别的办法,她只能特别留意虎口位置。
由于身体比较软,一开始接触轮式时,Vicky基本可以轻松推起,但是她的脊柱灵活性不好,到了练习深度后弯的阶段,比如上下轮,她的劣势就凸显出来了,最直观的感受是,“我之前都感觉自己是在炼狱,打开髋关节与灵活脊柱的练习,会刺激到病痛部位,即便是修复性的疼痛也让练习很难熬。那种疼痛还会刺激大脑的保护,肌肉长时间收紧也会产生痉挛,继而产生另外一种疼痛。”
有段时间,她发现右侧腰痛,痛到连正常的轮式都推不起来。她并没有立刻停下练习,去看医生,而是选择更加细微地观察自己的身体,慢慢地推起轮式,并用呼吸去感受身体哪个位置最痛,做怎样的调整时,疼痛感最强烈,再如何调整时,疼痛感会有所缓解。面对大多数人惧怕或厌恶的疼痛,她的做法很直给,勇于面对,从中培养自己的觉知力。
神奇的是,Vicky竟然找到了自己的痛点与引起疼痛的原因。她发现疼痛是肌肉紧张引起的,而在做上下轮时,她需要先在半空中吊住几个呼吸,她的右脚没有踩下去,也就无法使用从右脚后跟延伸上来的那股力,于是就纯靠腰部发力,久而久之,右侧腰后面的肌肉就愈加紧张。
确定了问题所在,她开始配合着呼吸,去感受和调整发力点,让自己刻意放松右侧腰后侧的肌肉,同时调动该发力的肌肉,这个方法似乎有效,她的疼痛感有所缓解,但是后来她发现,长久的肌肉紧张,以及没有得到及时的放松,肌肉产生的粘连痉挛已经无法依靠她自己的力量去放松时,她会求助于按摩师。做过两次针对特定肌肉的按摩后,困扰她的疼痛感就彻底消失了。
去年,Vicky还经历了膝盖的疼痛。她的髋关节不够开,做胎儿式会有些吃力,突然练习强度变大后,即从一周自己练习6次一序列(会跳过胎儿式),转变为一周在阿斯汤伽广州教室练习6次后,膝盖便会疼,但是慢慢地,那种疼痛在好转,她的理解是,当髋关节的灵活性更好之后,膝盖的压力会变小,也会走上修复的道路。
闲来无事时,Vicky偶尔会研究一些在网上的小技巧,感觉这样能让体式做得更深入。看起来她似乎能在胎儿式中把脚抬得高了一点,让手更容易穿进去,并因为体式的加深还得意了一小会儿,但这种抬高会超过膝盖承受的范围,结果就是膝盖又出现了疼痛。
这可能是很多瑜伽练习者会碰到的小状况,大家总是忍不住去搜寻一些小技巧,想去尝试,之后身体可能会受伤,就要休息几天,等待身体的康复。可是好了之后,又会继续寻找新的技巧,这种好了伤疤忘了疼,很像一种恶性循环。幸好,Vicky有所觉察,会尽量控制自己不去刻意追求技巧。
对于练习中的“受伤”或“疼痛”,到底该如何对待呢?我猜这应该是个开放性的答案。Vicky对阿汤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和信念,部分原因来自她阅读《传承》这本书的所学,剩下的来自她的亲身经历。
规律练习阿汤以来,她的身体发生了很多向好的变化,她说:“我能安安稳稳的睡觉了,没有脚麻,没有腰痛,一觉睡到天亮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于是,她很信任这个练习,也会怀有一探究竟的心态,想看看阿汤到底能给她带来什么。当疼痛发生时,她就会优先求助于阿汤,向跟随的老师求助,若需要时,再搭配其他的治疗方法。
对于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与受伤原因,当事人应该是最清晰的。希望您在瑜伽练习中,少经历不必要的受伤,同时还能体会到好的疼痛带给您的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