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笑小说》是人性作家东野圭吾的又一力作。
收纳了12篇“有毒”的社会现象小说,作品映射了群体的麻木,人性的毒。宛如眼前架着放大镜,将现实施加给我们的枷锁,一一放大,看清。借由小说,启迪反思,反思我们被生活、被思潮、被时代绑架了什么?
第一篇《绑架天国》,内容不言而喻,是实施了一次绑架,将5岁的孙子极其同学们,从繁重的课业中绑来,到孩子们的乐园游乐场,享受天国般的尽兴玩耍。
然而,当看到孩子们的表现时,让人沮丧。
孩子们在集体发呆,面对是个孩子都无法拒绝的游乐设施,他们想玩但不知所措。因为没有人给他们指示该怎么玩,他们不知从哪儿开始。没有人安排,他们已难自己决断,他们成了新的等待指示族,而不是决策者。
不得不让人反思,我们在培养孩子,但我们的行为是让他们更独立,还是削减了他们独立的能力?家长以为他好的名义,绑架了孩子学习生活所有的时间,是不是反思过,我们的认知也被攀比、不甘和成人世界的许多观念所绑架。
《新郎人偶》更是典型,讲述一个母亲绑架了儿子的全部,包括生活与思想。
新郎家里是名门望族,从小他的一切,都是开家族会议由众人商定。就连他交朋友,都由母亲决断。他就是具人形木偶,事无巨细都要请示母亲。新郎在结婚典礼上,因母亲没有告诉他这时是否能去入厕,而最终在大庭广众下丢人现眼了。
当然,有的读者会说,有这样的人吗?解决生理问题都要问母亲?太极端了吧。我想,作者铺排这个极端,有他的用意所在,一个低能儿能低能到什么程度,由此可见一斑。而母亲对孩子的大包大揽,就在培养这样的低能儿。
我们的人生中有多少选择来自于自己,多少的向往源于自己的意志?也许你会说,你是自己做主的,但你做主的思想是否来自长期的灌输?或者说,一种思潮的形成来自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认知,而多数人认同的就对吗?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的想法是自己的吗?这值得我们深思与明辨。
《程序警察》这篇更是让人在啼笑皆非的同时,对现状深感无奈。
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有太多东西早已被绑架了。东野圭吾的笔下,一个想自首的杀人犯,却因警局的种种程序,挡在了自首的门外,要自首还要先走A程序,再B程序,最后C程序,结果还因超过下班时间一分钟,拒绝受理。无奈的杀人犯,可笑的程式化。
程式化思维,就这样让方脑袋(电脑)将圆脑袋(人)指使得团团转,在某些程度上方便人类的同时,也让人类离了它就面临瘫痪。这就是我们社会的现状,可怕的弊端。
《手工贵妇》里一群被权势绑架的主妇们,奉承巴结丈夫上司的太太。
《女作家》里,被利益绑架的丈夫,隐瞒了女作家的死讯,自己抄刀代笔。
《光荣的证言》里被虚荣绑架的中年油腻男,更是不惜掩盖事实,来挽救他好不容易因作证抓捕了杀人犯而得来的光荣。
《天使》就更加明显了,将人性的贪婪、自私、狠辣表现得淋漓尽致。
《本格推理周边鉴定秀》则映射人性被贪欲绑架后,上演的为了利益掩盖真相,枉顾良知。
《绑架电话网》更是将绑架推到极致,将人性剖析入骨髓。人的良心难安是能推卸的,只要转嫁欺骗他人就可以。
自欺欺人也可以使用得炉火纯青,你绑架我,我就转嫁绑架他,他再次转嫁绑架他人,这样就可以将责任一个个推卸下去。活着就是每天演戏,真实的活着真的那么难吗?
东野的小说一贯的辛辣讽刺,各种明讽、暗讽、不动声色讽,技艺高超,怪异超群,却让人不觉突兀,不难理解。
意料之中的结局,意料之外的感悟,深谙其毒性,又觉自己也难以幸免,既期盼解药,又觉得无药可医。在人性面前,什么药能药到病除?除了人自己,没有之外的灵丹妙药吧。
这一本绑架系列,总的来说值得一看。这个社会绑架人的因素太多,有你想得到和想不到的方方面面,既然有人引路,多了解一点,何乐而不为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