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一般般,不过可以看做只是为了找个话题而已。
春节期间,难免要和一些朋友发送祝福。
朋友主动发我的祝福,我肯定要回。
虽然,对于群发格式的祝福,我很不喜欢,但人家是一种祝福,从礼节上来说,都必须要回复,表达谢意。
对于群里整体划一的祝福格式,我更是不愿意参与进去。哪怕我就只写一个:新年快乐——那都是我发自内心一个字一个字打上去的,而不是+1的动作。
每年都会收到学生的祝福,毕业了的,没有毕业的,都会收到。他们基本都是语音祝福,听来倍感亲切。
尤其是田帅,因为去年高考失利,选择了复读一年。这一年的压力,肯定是很大的。他发来祝福,我也会祝福他:今年的你一定很精彩。
还有子怡、郭郭等,第一届学生,都是住在我心上的。
然后基本是朋友,或者有一定业务往来的发来祝福。
好些基本没有怎么交流的人,基本也是群发祝福,但我还是要礼貌的回复。也许,好些人这辈子都不曾去见面。
打开微信好友,一个一个地寻找,那些我需要送出祝福,表达我心意的人。
而我的祝福,定然不是那种全都是表情和套话,我有我的思考。
儿子的高中班主任,我表达了我的祝福。这一条,每年都必须有。
我的两位师父,必须表达。
一位师父回复:龙年多见。我知道,这是表达我们要多一些见面的机会,这些年我对师父的活动参与不多了,是因为自己看淡了很多,还是有了“新欢”,说不清。即使有“新欢”,也是因为自己只想呆在自己的舒适区而已,与他人无关。
一位师父回复:新春快乐如饴、幸福弥漫无际。这样的回复,也是比较别致的,很有文人雅气的。
那些提携过我的人,必须表达。
之前的一位校长回复我:谢谢小丽兄弟!同贺新春快乐!哈哈,一个“小丽兄弟”的称呼,把我的性格暴露无疑。既有女人的细腻,又有男人的豪情吧。能和我这样称呼,想必也是很了解我的人。感性和理性兼具,比较中和的一个人,也还算可以吧。
一位之前的男同事发来祝福:女姐姐,新年好!
我回复:男弟弟,新年好!
我被我们之间的称呼逗笑了。“女姐姐”,比“姐姐”这个称呼更多了一份味道,柔情,尊重,都在里面了。至于“男弟弟”,说不好了!
微信在过年期间实用的“拜年红包”,金额都在10元以下,和平时关系较好的人,发一个,只取意义即可,发一个,也很好玩的。
另外一个群,我们各自发了红包,我有两次都抢了一个最大的。哈哈,也很好玩。
除夕晚上,春晚开始之前,特意带上儿子和爸爸妈妈小坐了一会儿。也许,我最深最大的祝福,还是想家人身体健康。
也许祝福不在于内容,也不在于形式,而在于有就够了。
但是,我这思想复杂的人,就不要勉强自己去跟风送祝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