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所谓的“关注热点”只不过是在消费娱乐

所谓的“关注热点”只不过是在消费娱乐

作者: e311ee987f2f | 来源:发表于2017-06-13 12:36 被阅读4次

Original2016-04-06薛定谔的七薛定谔的七

最近有几件事闹得很大,尤其是柳岩伴娘事件、和新晋头号热点帝都和颐酒店事件,网络上充斥着“怒气值满格、恐惧也满格”、“每个女性面前拐角处就是盲山”等义愤填膺的评论。

很多朋友疑惑怎么没有做出任何评论,其实吧,首先我对这些事压根不熟,连婚礼男主包先生的名字都说不全;其次,任何足够挑逗女性神经的东西,照顾情绪总是第一位的,胡乱“理性”很容易被掐死;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世界那么大,时间那么短,放个假不陪儿子玩关心这些干啥。

热点多了去的,和颐酒店事件一出,还有多少人记得曾经在清明为之怒发冲冠的柳岩?

我们人类有追(chuan)逐(bo)热(ba)点(gua)的天性,报纸杂志的时代天天看唯恐错过,网站的时代天天开机第一件事就是刷门户,后来媒体阵地逐渐转移到了微博微信,曝光和传播都变得更加容易,任何人任何事都可能成为热点,同时我们的注意力也被一再的带着四处飘摇。

都说现在是“眼球经济”时代嘛,谁能抓到“眼球”,谁就能抓到“金子”,微博微信的粉丝数,APP的注册用户数,都意味着市场份额和影响力,都意味着钱,为此很多媒体和机构不惜代价,不断刷新三观,刷新下限,这些套路大家早已从PC网游时代就玩的溜熟。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新闻热点都是炒作,但炒作必然要制造出新闻热点。举个例子,最近有朋友转了个关于中国食盐违法添加有毒物质的文章,“食品安全、添加剂、有毒、国外不吃、出口品不加、腐败”,效果很是不错,大批人立马表示要从国外背食盐回来。

洋洋洒洒上万字的文章,专门给我命题作文都得写上半天,费这么大力气四处查资料找证据,却没有稍微花点时间复习一下初中化学,这显然是有些异常的,扔给搞网络营销的小伙伴一看,直接评论写的不错嘛,市场价差不多3万块的样子。

你看,这是一门不错的生意(不能赚钱还会踩雷的“巴拿马”就没人去炒嘛)

戴着这种怀疑主义的“有色眼镜”去看热点,可能会变得无趣很多,但却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愤怒”

而且,即使这些热点是真实的,我们作为非当事人,也几乎是没有办法判定真相的,我们所谓的观点和结论不过是自己的某种心理情结的映射,而且最糟糕的是,一旦开始”站队“,就不得不去维护这个观点,批驳反对意见。

人的观点怎么可能完全相同呢?一不小心再搞出个家庭矛盾、同事矛盾啥的……这不没事找事么。

网络资讯的发达和社交软件的便捷设计,让热点的转发和传播变得非常容易,人又都有帮助他人的内在驱力,所以大量“不转不是中国人”、“转起来,怎么怎么样”的口号铺天盖地,动动手指头转发一下,再热泪盈眶的写段评论,好像就真的帮助了他人了一样。

这怎么可能呢,过度而不恰当的热情,更容易害人倒是真的。


还有人记得犀利哥么,施加给他的,哪里是什么“人间大爱”,分明就是暴力残害。

Scan QR Code via WeChat

to follow Official Account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所谓的“关注热点”只不过是在消费娱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sdq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