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芝姐来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起初说实话,和大多数人一样, 并不看好。再加上前期那英对柏芝的“不留情面” 更印证了我的想法。
经历过那些灰暗的岁月,和霆锋的离合,光看得人都感觉到心累了。以为柏芝会逐渐淡出娱乐圈, 毕竟岁月不饶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7624/293b62e89bd8e4e3.jpg)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彩排前, 柏芝说自己不擅长唱跳,人们还以为她是谦虚。从节目中能看出来,她比起其她姐姐也没那么有天赋。所以节目播出以后,围绕她的争论就从未停止。“划水”、“应该被淘汰”等等言论铺天盖地,这对任何成名多年的艺人来说,都是不小的打击。
但是张柏芝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声音而退缩或者不振,而是大方承认自己的不足,正视舞台中存在的问题,然后用努力的练习来保证每一次舞台的呈现,让大家看到她的进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7624/34d68632bd4e2605.jpg)
正如这首歌《逆光》:
有一束光 那瞬间 是什么痛得刺眼
你的视线 是谅解 为什么舍不得熄灭
我逆着光 却看见 那是泪光 那力量
我不想再去抵挡
面对希望 逆着光 感觉爱存在的地方 一直就在 我身旁
柏芝姐逆光之旅成功了,哪怕痛得刺眼,顶着多少人的不屑继续前进,这几天朋友圈总有人分享《被人讨厌的勇气》,哪怕别人讨厌,不喜欢, 依然做我自己, 真的不容易。
10年后,爱柏芝,不再因为那时的青涩懵懂,娇嫩面容,而是面对人生的波折起伏,重新开始的勇气和胆量!有的小编甚至把柏芝作为了乘风破浪姐姐的精神内核—
《乘风破浪的姐姐》这个节目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是姐姐们在30+的年纪依旧可以挑战、尝试;还是为女性做出可以有更多选择的激情的表率。比起节目中本来就善于唱跳的姐姐们来说,或许张柏芝才是这个节目真正精神内核所在。成名多年依旧有从头再来的勇气,没有足够的天赋就用努力来补足,面对质疑也一直保持着谦逊温柔的态度,对每一位姐姐都给予了发自内心的尊重。明知身处风浪的中心,却依旧勇敢前行,这样的张柏芝才是真正做到了“乘风破浪”的人。
————
看过乘风破浪的柏芝姐, 你是否也想赶上这波浪?
为了避免头脑的一时冲动, 导致踏浪拥堵,
出发前咱还得说清楚一个事儿, 我们需要聊一下的: 固定性思维&成长型思维
OK, 写到这里,大家都能清楚了, 柏芝姐时典型的:成长型思维
我不会跳舞,没关系,我可以学,慢慢练,每次争取进步 —成长型思维
我没有办法去参加这个活动,因为我不会跳舞,我没有天赋,我会被淘汰。—固定性思维
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出发以前,我们带上的是哪个思维模型?
—————
看看,平时的你都在想些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7624/c8f6dc8c700e3e16.jpg)
天呀,千万不要叫我上台发言, 我最害怕在人多的地方说话; (固定思维)
啊,我觉得前面的人都说得特别好,我就不用在多说了,不耽误大家时间了。 (逃避挑战)
我都写了40万字了,怎么也写不出一篇10万+来,这么写下去也没啥希望。(对结果负面)
我已经这么努力了,你们都看不到,挑鼻子挑眼睛的,我看你也没怎么样。(忽略拒绝反馈信息)
妈呀,人家怎么这么成功,还是我不行,我就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根本没机会成功的(感到威胁)
固定性模型——防御型心智模型
安全感没有得到满足,不愿意探索世界、不愿意去面对必要的难题,总在想办法回避伤害,别人的批评和表扬,他都会受到影响。
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智力和能力被决定了,不会变化,而别人的评价就是给自己下结论。所以他们极度在意外界评价,重要的不是事情本身的乐趣,而是我要获得正面评价。
柏芝姐的一路乘风破浪正是成长型思维最好的示范,我没有天赋,我可以学,这次跳得不好,大方接受别人的意见,谦卑倾听,直至达到满意的结果。
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模型
能够不断发现自己的能力并且积极挑战,解决新的问题。 有目标,正性循环。
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所有的事情都离不开个人努力,这个世界上充满了那些帮助我们学习、成长的有趣挑战。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7624/a1e62bc6163ebae5.jpg)
“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更容易取得非凡成就。”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卡罗尔 德韦克)首次提出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概念。
她还为此专门写了一本书,并受到比尔·盖茨的推荐,书的英文名字叫《mindset》,中文叫《终身成长》。
书中列举了大量案例,分析了教育、体育、商业、人际关系等领域成功与失败的因素。
并提出,归根结底,都是思维方式的不同,成功者是成长型思维,失败者是固定型思维。
这也解释了亲密关系、合作伙伴从开始的情投意合,到后来的无话可谈, 如果一个人是固定思维,另一个是成长性思维,随着时间的增加,差距会越来越大。 所以最好的关系,不是一见钟情,持久的都需要共同成长。
——————
这时候,相信你们都已经对号入座了, 那就会有人问了,我为什么是固定型思维,而不是成长性思维呢?
说到为什么, 可以简单聊两句: 跟原生家庭的关系
爸妈会不会教育你, 别总瞎折腾, 那行业你懂吗? 你会吗?
别总出丢人哈,比你能耐的人不有的是? 也不掂量掂量自己
你那不叫投资,叫捐献。
………………
就是一复一日的这样的话语, 到后来的我,做什么事情之前, 都反反复复的掂量我自己, 结论是, 我还不行。
去迎接挑战之前, 都左思右想, 做得好的人比我多了,我简直就是石沉大海,都激不起一朵水花。
当然,我们所有的“不幸”都可以从原生家庭, 从我们的父母身上找到出处。
但是,今天这些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是,今天的我们,有能力自己选择。30岁以后连相貌都要自己负责了,所以不能怪父母。
也许在我们不明白的时候,无意识的选了一个座位; 今天,看了这篇文章以后,
你也可以站起来拍拍屁股,重新选择“成长型思维”的座位,
往后的日子,每当就要走回老路的时候,提醒自己, 哦,我换座儿啦!
刘润老师说,普通人改变结果,优秀的人改变原因,顶级优秀的人改变模型。
这就是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427624/95d93fdd0e87441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