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串凄婉的歌谣

作者: zhenzhenyes | 来源:发表于2016-11-08 15:38 被阅读41次

    记得小学语文课本上《火烧云》就是节选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最近抽空断断续续的看完了这本书,脑海里总是萦绕着书中的种种场景,书中描述的一些小人物的生与死,让我一度放不下来,总是觉得应该写点什么才能完全放下。

    全书七章各自独立又浑然一体,一、二章写小城风情,三、四章谈家中亲疏人物,五、六、七章摹绘独立旁枝人物。作者用舒展自如的巡视式艺术手法,以情感的起伏为脉络,为故乡呼兰河畔的乡镇作传,为这个乡镇的风土人情,为各式各样小人物的生与死、欢乐和悲哀作传。

    整本书充斥着封建、迷信、贫穷、孤独,展现出旧时代社会的腐朽和没落。萧红一直用孩童的眼光给读者讲述着,但仍然能让人体会到那令人心痛的悲哀。她用写字的笔触绘制了一个小城的地图,我们跟着她,在记忆的长廊里慢慢游荡。在生动描绘“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娘娘庙会、野台子戏”时,她用寂寞、萧索和苍凉的文字,记述了“卑索平凡”的寻常事,呈现出小城人们的面目如速写一般,清晰快速的跃然眼前。他们的神情,他们的心理活动,他们的不屑、猜忌、嚼耳根、憨厚、无知、可悲,一一跃然纸上,这个小城的生活,就像被萧红撕扯掉了灰色布幔,一丝一毫不留余地。

    整本书仿佛都在描写一个接一个的悲剧,小团圆媳妇、有二叔、冯歪嘴子一家、甚至是她的祖父,悲剧多了,人们也就对悲剧麻木了,司空见惯了。印象最深刻的是,小团圆媳妇遭婆婆火烙脚底、针扎手指等令人发指的暴打直至逼疯,为了给她“治病”,跳大神的折腾她,逼她众目睽睽之下脱衣,跳进滚烫的热水中洗澡,在大家所谓的过度关心下,最终被折磨至死。还有冯歪嘴子媳妇王大姐,在人们的意想不到之下嫁给冯歪嘴子,遭人非议,进而流言蜚语满天飞,产后虚弱病逝,冯歪嘴子一人带着年幼的两个儿子艰难度日,还有贫苦的租户大都住在四面透风的破屋中得过且过……芸芸众生中小老百姓的生与死,仿佛轻于鸿毛不值一提。

    相比之下,童年时期的萧红,在物质上无疑是富足的。她出生地主家庭,家境富有,衣食无忧。书中唯一让读者感到温情的,就是萧红与祖父之间的深厚感情,让人倍感温馨。童年的萧红,被祖母嫌弃、爹不疼娘不亲,只有祖父最疼爱自己,祖父教她读诗,时常带她去花园玩耍,带她吃好吃的东西,对她的种种孩童式的恶作剧行为都能宽容宠溺,就像萧红生前所说:“祖父去世了,她对家庭已没有感情和留恋……”可见萧红对祖父的感情极深。

    萧红描绘的芸芸众生相中,只有祖父,让我觉得是一个正常的人,旁人都以看客姿态将别人的苦难当作热闹看。当小团圆媳妇快被折磨死时,只有祖父气得说要让这家人搬家,说把人家孩子捉弄快死了,又不要了。

    每次院子里有什么事情,大家都是看新鲜热闹的心态品评观摩一通,表现出不合时宜的所谓关心,其实就是间接的将人推向悬崖万劫不复。我想,这也许就是鲁迅多次批判的中国人的看客心态。总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带着看热闹的心理,看着跟自己同处一个阶层的人们的苦难,为无聊无趣的生活增加一点乐趣和谈资,悲天悯人,善良、宽容,仿佛于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求。

    就像萧红用冷静叙述的语气写出的话语:“麻木、愚昧但是又可怜的呼兰河城的百姓,穿着破烂的衣服,他们的生命显得毫无意义,渺小肮脏,蝼蚁一般。生老病死,都没有什么表示,生了就任其自然的长去;长大就长大,长不大也就算了。”萧红用那平常不过的句子直指内心的力量。我一直认为,鲁迅文字过于苍劲犀利,甚至有些矫枉过正。而萧红,文字中多了一些女性的温柔,但她的致命力却丝毫不亚于鲁迅。同样的力透纸背、一针见血。

    透过本书,让读者不禁联想到萧红命运多舛的短短一生,被未婚夫抛弃,先后跟过三个男人,两次产子都夭折。婚姻家庭的不幸,使她红颜早逝,年仅31岁就撒手人寰,给世人徒留一声叹息。就像矛盾评价萧红的《呼兰河传》所说:“它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俗画,更是一串凄婉的歌谣。”这何尝不是对萧红一生的总结和评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串凄婉的歌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wau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