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斩书
《现实即弯路》:Part 1文学是一块遮羞布

《现实即弯路》:Part 1文学是一块遮羞布

作者: 招财小能手 | 来源:发表于2017-10-30 02:28 被阅读36次

在这本书的内容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

现实即弯路,是一个虚幻的人迂回的现实感建立的过程。年轻人,被一些浮华的动机刺激,旅行,然后,如今感觉到现实的切肤之痛,旅行开始发生变化。

无论是被何种动机所刺激,这本书中,邹波一直在路上。2005 年到 2009 年之间,他在《生活》杂志担任高级记者、采访部主任,期间完成了 19 次国内旅行,即这本书《现实即弯路》。

开篇的自序里他就在挣扎。“当一个人一心只有自我,他也只会在野外遇见自我。这瞎子的旅行是白白浪费时间。”他写下这一句荣格不知道在哪儿说过的话,自我否定。

书很厚,我显然无法在一周之内看完,只能写写第一部分。如果说这本书整体是年轻人的自我找寻之旅,那么第一部分显然是青涩自我的呈现。这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文学是一块遮羞布”。

这个部分都与他在云南的旅途有关:在云南采访诗人、写给自杀了的昆明诗人余地的信、看望“祥云荷马”农民诗人吴奎南。

比起其他写字的人来说,诗人是一种更难以理解的存在。我至今无法安静的去看一首诗,我只能把他们念出来,用耳朵来读。这些节奏、韵脚、长短间隙是从何而来?当我自己试图去写一两个句子的时候,宛如一个藏宝游戏,把故事和心情藏进一个个天外飞来的意象里,在每一块砖瓦之下藏一个现实。

邹波采访诗人,夜晚不去整理资料、准备提纲或者读一些他们的作品,而是试着也写一些分行句子,“假装自己也在写诗”。他在尝试融入这个难以理解的集体。云南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既是遗留着古老气场按残存的星象作息的彝族部落,也是曾经的汉族流民、充军者所彼此秘而不宣的世外桃源。可是这样的地方,诗人们越来越散,人们进入自己的世界,分头写作,不做交谈。

80 年代,所有力量都参与到了社会生活之中,诗歌变成了朗诵会,为来客而准备,让个个尖锐的诗人们在打麻将和喝酒之间消磨掉所有的摩擦。而自然环境也在被污染,害羞的男女说完话不低头而抬头看的那个天空也在变灰。不太富,不太穷,不太饿,不太饱的生活之中,诗人们抱着偶现的灵感挖掘痛苦。丽江是柔软的,柔软到“写一首诗还不够,要写上好几首”,人们放纵在柔软之中,直到如今年轻人只是单纯的寻找一夜情。

诗人们是各异的,女诗人海男的诗是私人的,吴奎南的诗写下遮羞布掩盖过去的怯弱,因为早睡早起的规律生活有点被孤立的于坚,挽着裤腿的席政。。。一个采访诗人的人在夜晚模仿诗人的生活的时候,他是否也成为了一个诗人。或者说,他来寻找什么。面见到一个写诗的人如同将一首诗拽到了地上,因为你将看见他/她的邋遢,软弱,普通。

(TBC)

相关文章

  • 《现实即弯路》:Part 1文学是一块遮羞布

    在这本书的内容简介里,有这样一句话: 现实即弯路,是一个虚幻的人迂回的现实感建立的过程。年轻人,被一些浮华的动机刺...

  • 《现实即弯路》:Part 2.门外的自我

    这一部分,文章里的人都像站在棋局旁看了千年的农夫,斧头烂了而不自知。 一:灵山史诗丧歌歌师,而不是歌手。师傅的师。...

  • “怀才不遇”,一块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遮羞布

    “怀才不遇”,一块使用频率比较高的遮羞布 作者:金小贝 1 认识一个朋友,已知天命,略懂些文学,兼顾少许政治人情,...

  • 捷径即弯路,弯路即捷径

    为了搭上新媒体写作的快车,我在网上报名,参加了99元的写作培训班。现在所学的课程已经忘得一干二净,投稿也没有成功过...

  • 无人的葬礼

    人性啊 就像一块遮羞布 拿掉伪装 能剩下什么 泯灭啊 道德的沦丧 丑陋算计 自私登了场 人性啊 就像一块遮羞布 去...

  • 道德之殇

    一块遮羞布 能遮住满天乌云 遮不住 那肮脏...

  • 读书方法论|为什么要读经典?

    Part1What 关于阅读书籍,我们分为三类,即:文学艺术类(感受型),经典书(架构类),技能工具类(功利性) ...

  • 青春是一块遮羞布

    青春掩盖了很多问题, 年轻的时候熬夜,打游戏,不思进取。 底子好,皮肤好,新陈代谢高,每天喝啤酒饮料点外卖,不运动...

  • 《幻想即现实》节选-1

    投射的世界,实际上是这个人内心世界的一部分…… 单细胞生物已经有一整套自我保护的设施,包括细胞膜和细胞质里的一些物...

  • 阴天

    阴天啊 你为什么不让人们感受黑暗 换一块足够厚的遮羞布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现实即弯路》:Part 1文学是一块遮羞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gwup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