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岁月里的歌斩书读书
【斩书•下元】《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下》读书笔记

【斩书•下元】《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下》读书笔记

作者: 飒然的秋 | 来源:发表于2016-11-27 22:40 被阅读16次

    《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下》主要讲述秦国变法以来各方面产生的变化以及战国后期七大国格局的改变。秦国自经过二十余年的变法后,经济、人文、农事、生活水平、军事力量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变。还有朝代的更替,秦孝公与卫鞅的死,新的时代的到来。秦惠王重新与变法势力结盟,铁腕镇压旧贵族叛乱,并整肃朝局,破格起用忠实于新法的年轻官吏,形成了生机勃勃的新一代权力,全力准备东出中原。然而这种种或令人热血沸腾或令人感叹唏嘘的情节都在卫鞅的死下黯然失色。

    卫鞅死了,虽然我无法证实他是否真的如书中那么大义凛然,放弃了那么多秦孝公为他准备的后续保障,例如私家军队,例如商於,再例如自立为王。而他偏偏选择了死。还是那样一种可怕可恨的死法——五马分尸。从认字记事以来,从来没有这样一个人,正直到残酷。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用行动用死去维护自己的事业。其实,他完全可以全身而退,辞官退隐,又有谁能阻拦他呢?

    臣卫鞅启奏君上:鞅不得志时,闻先君求贤令离魏入秦。尝遇先君求变图强之际,多方考量,论政明志,委臣以治国重任。臣主政二十余载,惕厉自勉,推行变法,未尝懈怠。鞅本布衣之士,得遇先君生死相知,一展所学,此生足矣!今先君已逝,臣痛悲无以自拔,飘忽恍若大梦,悠悠此心,不胜倦怠,自感老之将至,无从专精国事。况新君明锐,才堪大任,胸有成算。臣懵懂在位,于国无益,于事有损。恳请允准臣辞官退隐。

    我不喜欢秦惠公,他自己心里跟明镜似的,杀掉卫鞅究竟是私心还是公德。看到卫鞅死的那段时,正在上课,周围都是熟悉的同学,可还是悄悄湿了眼眶。他这样好的一个人,为什么偏偏死的是他。看看他说的话,他评价秦孝公那段话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最佳写照呢!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

    一个惧怕流血的国家,一个惧怕做牺牲上祭坛的执政家,永远都不会放开手脚治理国家。此中,何尝不包括鞅之鲜血?大德恢恢,此心昭昭。商之个人生命,将与新法同在,岂有他哉!”

    “二十年与君上风雨共舟,臣时常想起孟夫子为人生立格之名言: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此之谓大丈夫。此格,君上当之无愧!”


    令我深刻的另外一件事便是孙膑围魏救赵了。我一向佩服这种有仇必报的人,孙膑被自己的同门师兄庞涓残害,双腿残废,被囚禁数年,终于被齐国设法救出,奄奄一息。可是仇恨的力量是很可怕的,他怎么可能大仇未报就死去。书中这样评价:

    孙膑的围魏救赵,像暗夜中一道强烈的闪电,照亮了被雾霭掩盖的战争空间。人们猛然醒悟,原来战争空间如此广阔,竟可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运动中将战场无限拓宽。在骑兵步兵代替老式战车的历史转换关头,孙膑的围魏救赵,使步骑野战真正走进了战争新天地。战争的动态形式,兵家的诡道本质,被真正的运动战淋漓尽致地挥洒了出来。从此,智慧与计谋在战争中大放异彩,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成为战争长河的奇观。

    历史长河中,每个人物留下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印记,事件的真实已经无从考证,我们无从知道他们背后的故事,臭名昭著的人是否含冤,而留名青史的人又是否是个大坏蛋。但历史存在的意义大概就是让我们更加深刻的思考,读史使人明智。

    于2016年11月27日晚22:39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斩书•下元】《大秦帝国之黑色裂变下》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fuvn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