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缘遇到我的老师,练习气功一年多。一个姐姐问我颈椎的问题,我教了她一个动作,后来她说很难坚持。我站在自己的经验上没有慎重考虑就回答了她,你还是病的太轻。她说,有几个能坚持?还是没有受益所以不能坚持。这就有意思了,因为我们俩从不同的方向考虑了同样的问题,思维的偏差还真是大。
一开始,我认为很多人不能坚持锻炼,是因为动力不足。后来,深入思考,才发现其中很多人的问题不是自身因素能决定的,很大一部分是外因所引导。因为更多时候,外界因素是大于内在动力。就如那个姐姐认为的一样,她做不做一件事很大一部分是因为现在她受没受益所决定的。而当一件事只有经过长时间才能看到效果时,很多人是鉴于当下的最优原则,是会放弃这个选项的。而我之所以在锻炼这件事上会坚持下去,是因为我相信我坚持下去能改变我的身体状况,我知道我一直锻炼下去会有什么状态以及结果。这样看来,我的内在动力大于外界因素对我的影响。
那么,我们做事是自己先有一个好的期待然后行动有结果,还是先要求他人给一个好的结果才去行动呢?举个例子减肥,很多商业减肥一定会保证效果,这就给我们造成一个错觉,你有一个好的结果我才去选择你。出于利益最大化,商家一定会用各种手段达到重量减少的目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结果才去选择行动的事实,我们以为是我们自己在思考,其实是他人在替我们选择。
还有一个时间因素,有的事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当下我们很多人的惯性思维就是,外界一定要给我们一个有好处的动机,不然我们不会行动。比如,读书就不如玩游戏来的快乐,因为游戏奖赏功能立马会激发人的多巴胺分泌,而读书是需要长时间才能见到效果的。刷各种主播app也是如此,能给我们带来即时的快乐。
看来,我们以为我们是自己在选择,其实是被更多诱惑及利益在吸引。在哪里思考,我们就活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