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余华的杂文集《我只知道人是什么》,我有三个收获,一是人性是相通的,无论什么人种、什么地方甚至什么时代,最基本的人性是相同的;二是我发现自已读书太少,范围太窄,程度太浅;三是知道余华写了很多书,他的小说有些突破了传统的写法,我应该好好地读一读。
于是我读了他的小说《活着》。《活着》讲述的是福贵一生的故事,徐福贵经历了国民党统治后期、解放战争、土改运动,大炼钢铁,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时期,经历了从大富大贵到赤贫如洗的巨大变迁,经历了多次运动给他带来的窘迫和不幸,更是一次次目睹妻儿老小先他而去,到最后仅剩下年老的他和一头老牛相依为命。
阅读小说时分明感受到徐福贵受尽苦难、历尽人世沧桑,可在作为叙述者徐福贵的口中却没有太多的怨言,他依然能平静的还有些豁达的面对生活。是徐福贵麻木了,还是作者有什么想法?我掩卷静坐却挡不住思想野马的奔腾,总觉得有一种东西把握不住、表达不出。
我把视野从书中收回来,投向身边。其实经历过那几个阶段的人或多或少有徐福贵的经历,大家依然走到了今天,是不是大家都麻木了?生活中每个时代也都有像福贵一样的城里人,乡下人,虽然没有他的经历那么复杂,但在同时代的人眼中是背时透顶的、苦命的人,他们依然顽强的过着他们的日子。
我曾联过一个贫困户,老子七十多了,背砣得很严重,儿子身体不是很好且精神也不是很正常,家里房子还是几十年前的,破乱不堪。老子没日没夜的领着儿子围着几亩田地转,温饱也能解决,但老子一心想的要让儿子传宗接代,给他娶了一个精神更不正常的女子,生了一儿子,家里生活一下子进入严重贫困的状况 。老子却干得更有劲了,政府把他们家纳入扶贫的对象,给他们家修新房时,老子还拿出了一万多元钱,硬要给施工队,说是不能光靠政府。
搬进新房的那天那个精神不正常的媳 妇手舞足蹈显得特别高兴,平时老子是不让儿媳出来见人的,这天任由她疯。老子清理家什时还不时摸一下孙子的头,给人幸福满满的感觉。我想这家人当下肯定没有什么复杂的想法,有吃的有穿的有住处就满足了。
再看看周围的人,有人终日为生活奔波早出晚归,没有节假日,有人一天到晚泡在茶馆里打打小牌,也有人不断追逐财富有一百万想一千万,有人追逐名声地位,他们各有想法,有的简单有的复杂。
我喜欢无事乱想,总想理清不同人生目的,什么社会学,心理学,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乱七八糟地去学、去找,我以为找到了答案,还总结为人生是希望的串联珠,我总想活得明白。
可是财富留得住、传得下去吗?福贵才是第三代,从富家到一贫如洗,龙二也没保住从福贵手中谋去的财富,在时代变迁的潮流中个人财富就像一个小汕板随时可能被吞没。
家族也别想千秋万代!福贵也曾上有高堂下有儿女,最后却孤身一人。再趁清明时节在农村去看看,多少孤坟野墓无人管,也许没有了后人,也许后人只管上下三代。面临战争、疾病、各种意外生命很脆弱,活着就不容易。
读了《活着》原来我想抓住的东西,也就是我时常想的人生的意义,其实非常简单:活着就是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