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思维方法与实战》from 何剑文
阅读并记录以下要点
1.写材料要坚持“为事而文”,不能把时间精力花在概念、词句、提法的新奇上,以及文章架构的对仗工整上。
2.文学作品需要想象力、感染力,可以夸张、虚构;应用写作需要讲逻辑,有条理性和说服力,文字表达必须真实客观,不允许夸张虚构,也不可以太感性,不能用诗歌语言去写公文或论文。
3.文学偏重于审美,更多是属于少数人的追求;文字则更多是应用,是所有人都应该具备的底层通用能力。
4.为别人而写,也就是为沟通而写。目的是传递信息、沟通情感,得到别人认可,主要指应用写作,例如公文写作、申论写作、论文写作、新闻写作等。
5.写作目的不同,思维方式就大不相同,为自己而写,主要靠发散思维、感性思维;为别人而写,主要靠理性思维、逻辑思维。对许多人来说,这两种思维方式代表着截然相反的两个方向,没有经过大量实践,很难同时具备,学了中文专业跟具备写材料能力没有必然联系,更不能画等号。
6.领导讲话稿、汇报材料、经验交流材料、调研报告、工作总结等基层综合文稿,必须具备思维能力,在拥有翔实素材的基础上,归类分组、概括提炼才能写好。如果盲目使用模板套路,容易走进弯路,事倍功半。
7.在起步阶段,参照适合的“模板套路”,不失为蹒跚学步的好方法。但是,“模板套路”就如婴儿时的奶嘴和学步车,只是某个特定时期的权宜之计。如果依赖这种路径,容易成为长不大的公文“巨婴”,只能做低附加值的“拼凑组装”,一直停滞在公文写作价值链的最底端。
8.积累素材的最好办法还是亲力亲为、自力更生,在平时读书读报读文中,去发现、体会、摘抄,使之成为一种习惯,用日常积累的涓涓清泉滋养自己,写出好材料自然水到渠成。
9.综合文稿存在“高低”“虚实”之分:上级机关的文稿侧重“务虚”,注重宏观抽象,在于把政策、理论、方向说明白,用来指导基层实践。
10.基层文稿侧重于“务实”,主要提炼经验、汇报情况,为制定政策、领导决策提供参考,最重要的是把工作说明白,语言要具体平实,不能过于抽象。基层文稿如果盲目套用上级机关的行文方式和表达语言,往往导致千文一面、空洞无物。
11.文字工作者首先要认识到:文稿修改就如同树木接受修剪,这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被修改、被包围、被批评是一种常态、一种必然、一种宿命,如果无视事实、心浮气躁、盲目突围,就会苦上加苦、苦海无边。要突围,首先要接受包围,清晰看到被包围的原因,从中找到突围的方向和路径。
12.缺乏逻辑,就想不明白;想不明白,就写不明白。大部分人写不好材料的主要原因是思维能力不足,而非文字表达能力缺乏。
13.写作者往往会因为自己投入大量努力和辛劳,从而高估文稿质量和价值。却不知道,这种自我感觉良好,很多时候只是一种错觉。
14.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过,领导者做正确的事,管理者正确地做事。领导的主要职责就是站高、望远、定向、带路,其认识高度是理论水平、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这是一种需要长期学习、锻炼、感悟才能形成的核心能力,绝非简单换位思考就能具备。如果跟领导在知识广度、思想深度上差距太远,那就像长波和短波有不同频率一样,不仅难以共鸣,还容易产生杂音、噪声,影响沟通效率和质量。
15.一是从认识上突围,学会专注……只需专注、解决好当前最重要的一件事情,不用考虑周边第二层、第三层的得失好坏,以免患得患失、自乱阵脚……二是从心理上突围,学会调整……你不能把信念和原则搞混。信念是:你一定能获得成功——这个必胜信念千万不可失去。原则是:你一定要面对最残忍的现实——无论它们是什么。这种既要保持必胜信念,又要直面残酷现实的心态,称为斯托克代尔悖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