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语:校园心理干预:危机与机会
思考:青少年学生心理现象是什么?
一、青少年心理困难:高频、高危的必然性
生、心、境模式,
正常适应是一个重大命题,青春期是人生的第一个高危期,
学生问题,心理不是唯一因素,原生家庭问题不是唯一的问题。
原因:学生动力流失和耗竭
成功是自己的成长还是替父母交一份成功的答卷?
取悦父母老师是进化的需要,无可厚非,感觉自己是残次品
霸凌:自卑感、社交焦虑恐惧
二、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和精神疾病:
生物性因素:大脑发育(额叶的执行功能要到30岁才发育完全)、睡眠贫困、压力/焦虑
青少年面对的心理挑战:
角色定位与困扰、个体分离、学习建立人际关系、青春期常见及特定的情绪、犹疑与冲动行为、人际关系问题
三、认知鉴别与危机干预
自杀风险评估:愿望、意念、意图、计划、扳机点、手段、预演、企图、意念计划企图史、家族史、社交圈近期自杀媒体照片等。
自杀风险除了考虑抑郁因素,羞耻、缺损、嫌弃,被抛弃和嫌弃也是高自杀风险,因为目的是逃脱。
直面自杀不会导致自杀行为,你确定告诉我的是实话吗?要确定好几次,你确定没有自杀的念头吗?有人只是想逃脱,自杀的意念,计划,试过吗?家里有人自杀过吗(搞清传染源)?第一是活着太痛苦了,二是想哭哭不出来,讨论自杀念头也是求助的信号。希望谁来参加自己的追悼会,想感动谁?保护性因素有哪些?人际关系、归属感也是责任感,有基本技能,应付解决基本问题,能管理情绪。
70%-75%的自杀成功者是没有求援的。不自杀协议没用,有用的是保护措施,拿出手机记住禁忌求援电话,亲人、警察、老师都可以。
心理咨询师要尊重自己的限度,坚守双方的界限。危机干预不能单枪匹马进行,要和领导、家长沟通协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