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青少年期是个体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时期。伴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巨大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急剧的变化。此时的少男少女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也容易与外部环境发生矛盾冲突,内心世界经常面临许多疑问和困惑。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的心理问题不容乐观,焦虑、抑郁、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不断增加,自伤等现象也常见于报端,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国民的素质,关系到家庭和个体一生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培养青少年良好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是我国社会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挽救自伤孩子方面有什策略吗?
1.保持镇静。不要让当事人的悲伤影响你的判断。当事人需要人帮助他恢复理智和客观,但不需要一个本身就情绪不稳的人来帮助他。
2.指出优点。谈论当事人的优点和长处是有益的。例如,当事人可能曾经是举止文雅,乐于助人、努力工作、待人诚恳,活泼开朗、富于吸引力的等等,但想自伤的人很可能只看到他自身及其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而忘记了好的一面。
3.帮助当事人获得客观的态度。一个被各种问题和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很可能无法冷静,客观地评价自己和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危机干预工作者首先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并帮助当事人尽可能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环境,抓住想活下去的愿望。想自伤的青少年几乎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想死,另一方面还想活下去。发现并紧紧抓住他们想活下去的愿望是非常有帮助的。
4.不要发生争论。避免就生命与死亡的哲学问题与当事人争论。同时也应避免说一些陈词滥调,例如“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等着你”、“你的生命才开始”等等,这种说话方式使当事人觉得你是在泛泛而谈,而非真正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企图自伤的青少年最需要的是客观的,设身处地的,感情移入的理解和支持。
5.指出其他的行为选择。由于个人经历、生活压力等原因,人们常常囿于个人对生活的一己之见——他们也许只看到了目前的危机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这时与他们演谈其他的可能选择是有益的。有时想自杀的人处于其情绪的最低点,他们认为生从来就是如此糟糕而且永远如此糟糕。实际上,人生如潮水,有涨也有落。一个想伤的人很可能曾经“涨”过,并且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再次“涨”起来。指出这种生活涨落的规律是有益的。
6.帮助当事人获得资源。对当事人最有力、最具体的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因为想自伤的人一般说来比较孤独,因此,危机干预工作者要帮助他们获得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家庭和朋友,也许还包括帮助当事人去见一位他想见的电影明星或心理医生。最终,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长期的关心和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