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干预

作者: 快乐老家 | 来源:发表于2021-11-04 22:50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了《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变化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握,个体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超过了个体的应对能力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就会出现暂时的心理困扰。这种暂时性的心理失衡状态就是心理危机。最近看了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二、心理危机四种结局:

1.当事人不仅顺利地度过危机,而且通过这次生活的变故学会了处理困境的新方法,整个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经历了威胁,更得到了生命成长。就像我陪伴的这个学生,经过这次跳楼危机事件,更加懂得了珍惜生命。

2.危机虽然渡过,但当事人却在心理上留下一块“瘫痕”,形成偏见、留下痛点,限制其今后的社会适应。比如一位姑娘经历了失恋,就可能认为男人都是在逢场作戏,玩弄感情,回避再谈感情。

3.自杀。当事人经不住强大的心理压力,对未来绝望,以死解脱。

4.未能渡过危机,陷于神经症或精神病。从此,当事人经历的任何生活变故都会诱发心理危机。当事人的心理适应水平明显降低。就像一位朋友,因为婚姻危机,落下了精神病,非常敏感。

三、如何挽救心理危机的孩子?

青少年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也容易与外部环境发生矛盾冲突,内心世界经常面临许多疑问和困惑。焦虑、抑郁、网络成瘾倾向的青少年不断增加,自伤等现象也常见于报端,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国民的素质,关系到家庭和个体一生的幸福,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何挽救出于心理危机的孩子。

1.稳定情绪。

不要让当事人的悲伤影响你的判断。当事人需要人帮助他恢复理智和客观,但不需要一个本身就情绪不稳的人来帮助他。感同身受但不陷进情绪里。

2.指出优点。

当事人很少感受不到亲人朋友的爱和温暖,也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多让当事人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当事人举止文雅,乐于助人、努力工作、待人诚恳,活泼开朗等,深陷心理危机的人的人很可能只看到他自身及其生活中不好的一面,而忘记了好的一面。

3.关注需求。

一个被各种问题和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人很可能无法冷静,客观地评价自己和环境。我们要保持客观的态度,帮助当事人客观地看待自己的环境,抓住他们想活下去的愿望。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想自伤的青少年几乎都是矛盾的,一方面想死,另一方面还想活下去。发现并紧紧抓住他们想活下去的愿望是非常有帮助的

4.感同身受。

避免就生命与死亡的哲学问题与当事人争论。同时也应避免说一些陈词滥调,例如“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在等着你”、“你的生命才开始”等等,这种说话方式使当事人觉得你是在泛泛而谈,而非真正理解他们内心的感受。企图自伤的青少年最需要的是客观的,设身处地的理解和支持。

5.扩大心量。

由于个人经历、生活压力等原因,人们常常囿于个人对生活的一己之见,陷进死胡同,掉进黑洞不能自拔,他们也许只看到了目前的危机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有时想自伤的人处于情绪的最低点,他们认为生来就是如此糟糕而且永远如此糟糕。实际上,人生如潮水,有涨也有落。帮助当事人看到生活的涨落。扩大心量,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6.寻找资源。对当事人最有力、最具体的支持就是帮助他们得到想要的东西。因为想自伤的人一般说来比较孤独,因此,要帮助他们获得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家庭和朋友,也许还包括帮助当事人去见一位他想见的电影明星或心理医生。

四、孩子为什么会自伤?

1.完美主义

孩子不允许自己考的不好,不允许自己小测验不优秀,把成绩看的很重,什么事情都想做的最好,当现实达不到自己和家长想要的结果时,孩子就特别焦虑,感觉自己不够好,没有价值感,自卑感会油然而生。有时也会感觉父母对自己付出那么多,自己却没有做到他们要求的,内心会有愧疚感,特别是自己感觉已经很努力了,但仍没有达到目标,几次下来就慢慢对自己失望,没有完美的人生但有完整的人生。追求完美的人对自己和他人要求严格,当结果不如意时,容易出现消极或走极端。这个孩子连续三节小测试不理想,她就感觉没法活了!

2.负面语言

假如你一直听负面语言听了六年,等你心情不好到极点时,你又一次连续听到这些让你恨之入骨的话,你会怎样?这个孩子六年来一直听着妈妈的负面语言长大,用孩子的话说,我已经听的够够的,恰好自己因考试不理想,心情烦躁不安,此时妈妈又不断的在说,一句就足以让让自己变的歇斯底里,负面语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时间一长,负面思维也慢慢固化,任何事情都习惯了看负面的一面,遇到挫折不能积极应对,有逃避心理。负面语言对人的伤害是温水煮青蛙一样,会慢慢让人失去自信和力量。妈妈并没有意识到,感觉说的每一句话都是为了孩子好。记得一个被歹徒强暴过的女孩,自己就已经非常难过了,结果妈妈经常无意识的把这件事说出来,妈妈的意思是提醒孩子不要忘记,要自强自立,可是每说一次,都让女孩又重新陷入恐惧和仇恨,最好女孩在家里自杀。

3.愧疚感

妈妈习惯了给孩子说类似这个样的话:“因为你,爸爸推了外边的应酬,爷爷奶奶专门赶来为你做饭,妈妈专门在家照顾你,弟弟都顾不上照顾,你考不好对的起我们吗?妈妈这样说的目的是让孩子努力学习,可是事实上孩子收到的是一种愧疚,因为我的存在,让家里人都为我做出牺牲,我也没有考好,感觉自己是家里的负担,没有活着的价值,愧疚感是最低的能量,他偷走了孩子原本有的积极向上,内心越来越脆弱。回想自己也曾经给孩子说过,还认为能促使孩子好好学习。说多了就没起到正面作用。

4.生活的枯燥

父母为了让孩子专心学习,一切家务都自己包办代替,孩子想扫地,妈妈说感紧学习去,扫地的时间可以背熟一篇课文,孩子想去商店买东西,妈妈提前都已经给买好了!为了更好的支持孩子学习,周四周五上辅导班,周六一天上辅导班,周日还有一对一辅导,孩子的世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成绩优异是在这个家立足的条件,一旦成绩不优秀,孩子就感觉不到活着的价值,学习成了孩子的唯一活着的理由,期中考试马上来临,连续进行三次测验后,孩子感觉成绩都不理想,而父母三句不离学习,就连饭桌上讲的也是学习,这也成为压倒孩子的最后的三根稻草。枯燥乏味的生活,再加上父母的过度保护,自己很少有独立做事情的机会,更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

5.过度内归因

孩子还有一个表弟,因为家里发生了意外,表弟没人照顾,孩子认为自己离开,可以把表弟接过来生活,父母仍有两个孩子,自己离开人世,也不会让父母再投入更多的钱,还可以把钱用在培养弟弟身上,因为自己的存在,弟弟得不到妈妈更多的爱,表弟也无法接过来,自己离开人世,爷爷奶奶也不用每天给自己做饭了………孩子自己竟然总结了很多离开人世的好处。有问题看自己,我是一切的根源,有问题看自己是对的,但如果事事都归为自己的原因,就会让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压的喘不过气来,过度内归因,过度苛责自己让自己活得很累,经不起挫折。

6.死亡动力

孩子说好像有一种无行的力量在指引着他要去往高楼,用孩子自己的话说,好像高楼有金子一样,如果冥冥之中有力量指引自己走向死亡,就会有一种家庭死亡动力在起作用,建议父母看看家族中有意外死亡的家人或没有被看到的亲人。多多在内心看到他们,并用爱链接他们。

  伴随着青春期生理的巨大变化,青少年的心理也同时发生了相应急剧的变化。此时的少男少女们朝气蓬勃、思维活跃,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但也容易与外部环境发生矛盾冲突,内心世界经常面临许多疑问和困惑。我们怎样做会减少自伤,更好的支持到孩子呢?

1.改变沟通模式

多用积极向上的正面语言与孩子沟通,多看到孩子闪光点,多多鼓励肯定孩子的进步,仰视孩子,相信孩子。如果说出的话是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给到孩子足够温暖和力量的就继续说,否则就让自己闭嘴。沟通的意义在增加对方能量而不是消减对方力量。

孩子妈妈无意识的负面语言没给孩子起到增加力量,就应该少说或不说。

2.学会慢慢放手

多给孩子磨炼成长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哪怕做的不好,关键是引领孩子愿意去做,多多表扬指导,例如自己收拾房间,自己收拾书包,自己洗衣服,自己打扫房间等,如果孩子主动为父母做家务,就更应该为孩子点赞!孩子做家务的过程也是提高自信的过程,这种能力会迁移到学习中来,会积极应对学习压力,孩子的抗挫能力也会越来越强。这个孩子说,自己都上初中了,就是下楼一会不回来,妈妈就快要急疯了。妈妈什么事情都不让我做,只让我好好学习。别人会的家务我也不会。

3.放低期待

有时不切实际的高期待也会换来高失望,看到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容易控制不住情绪,会情不自禁把情绪发到孩子身上。期待越高,失望越大。孩子只要身心健康,善良真诚,诚信大度,热爱生活,尊敬长辈,懂感恩,肯努力就足够了!热爱生命,热爱生活,长大不论做什么都可以自食其力,如果心理扭曲,人格分裂,即使成绩再好也没用。

4.做好榜样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要想孩子改变,自己要先做好榜样,孩子是看父母做了什么而不是说了什么,一个做到胜过十万个道理,自己遇事冷静淡定,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永远看到事情积极向上的一面,轻松快乐的生活,家庭和睦,幸福和谐,家是温暖的港湾,家人之间互相理解,互帮互助,彼此关爱,孩子内心深处充满了爱,等孩子有力量就会主动去学习,每一个孩子原本具足,每一个孩子也都渴望越来越好!

5.融洽各种关系

夫妻关系大于亲子关系,家里爸爸爱妈妈,妈妈爱孩子,孩子爱同学,爸爸是天,妈妈是地,天晴地宁,家出神童,天崩地裂,家出神经。要想更好支持孩子的成长,父母先协调好各种关系,包括夫妻关系,婆媳关系,与领导同事的关系等,好的关系大于教育,和谐的关系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

事后与孩子的妈妈做了彻底的沟通交流,妈妈也意识到了自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有时有点太着急,一定要调整改变自己。孩子与父母也进行了有效沟通,大家敞开心扉,都做了反思调整。

这个孩子顺利地度过危机,同时通过这次危险的经历,学会了处理困境的新方法,整个心理健康水平得到了提高,经历了危机,更得到了生命成长。也更加懂得了珍惜生命。

  每一个想自伤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先理清孩子想自伤的原因,父母调整改变自己,积极影响带动孩子,一切的发生都是最好的安排,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解决问题就好!发现早,就会调整早,如果已经病入膏肓时才发现,改变调整就困难了!有了问题不是问题,怎样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孩子的成长不是一路平坦的,经历崎岖不平的山路也是在磨炼,磨炼即辉煌,磨炼过后会收获一个更坚强勇敢的孩子,祝福每一个孩子都健康快乐成长!祝福每一个家庭都幸福美满!

相关文章

  • 2021-11-07 危机干预2

    危机干预的三种类型:急性危机干预,哀伤危机干预、自杀危机干预!急性危机干预叫心理救援,灾难事件发生后,几天到几周不...

  •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 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的3种理论模式 目前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有3种: 即平衡模式,...

  • 中原焦点团队坚持原创分享第1381天

    校园危机干预的“稳定→暴露→展望”模式: 一、掌控感“稳定→暴露→展望”心理危机干预操作模式的核心: 心理危...

  • 心理危机干预

    学习瑞阳心心理危机干预,刘志宏。 1 .担心一种很正常的、应该有的心理反应。但担心过度成为害怕,做梦,使得情绪达到...

  • 心理危机干预

    最近看了《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这本书,感觉收获很大,与大家共同学习交流。 一、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每个人都...

  • 心理危机干预

    中原焦点团队---欧阳小兰讲师14期分享607天20221213来73观23咨60 心理危机干预中高危来电的界定是...

  • 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 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的3种理论模式 目前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的理论模式有3种,即平衡模式,认知模式,心理社会转变模式...

  • 为身边有情绪的人做点心理危机干预@三七写作营

    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干预,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mental Crisis)是指,地震、海啸、水灾...

  • 【班主任】危机干预与心理治疗

    危机干预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到那时危机干预是“快打斩乱麻”的短期解决方式。 心理治疗偏重于心理障碍、心理困惑,即可...

  • 自杀危机干预演练

    上周参加了《个体自杀现场干预案例教学技术解析》;由资深心理危机干预专家、深圳康宁医院危机干预部主任徐福山教授授课。...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危机干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krlz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