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前初旅青海,看的是自然风景,匆匆掠过,已被震撼。阳光下碧蓝的青海湖、一片片金黄的门源油菜花,沉浸于“梵高的画”中,为放弃塔尔寺遗憾,却为今夏再度重游有了堂而皇之的理由。
到西宁当天下午参观青海博物馆,略微了解青海的历史文化,文物印象不深,犹记得胡人女舞师铜坐像、舞蹈彩纹陶盆、彩陶靴。胡人女舞师坐像是元代的艺术品,五官轮廓分明,眼睑微垂,身姿曼妙,时光停留在一个舞蹈动作上,女舞师仿佛沉浸于舞蹈中,又似乎若有所思。舞蹈彩纹陶盆距今约4000-5300年,上面有10几个人在跳舞的图案,从中可看到当时人们的舞蹈场景。将来到国家博物馆看到原件后,或许会想起此情此景。从彩陶靴上可以看出我国最古老的靴子造型,走过几千年岁月,无论世间怎样风云变幻,靴子依然大同小异,抑或,这也是文物的价值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f8b5edf568dfffb9.jpg)
翌日,雨中游塔尔寺。出发天阴,走进塔尔寺,雨便落了下来。先在寺外看介绍,了解一点背景。得知,塔尔寺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俗称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是藏区黄教六大寺院之一,得名于寺中大金瓦殿内纪念宗喀巴的大银塔。塔尔寺不仅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也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始建于公元1379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鼎盛时期住寺僧众达3600多名,80多位活佛,而今僧众800多名。
走进塔尔寺,可见远方的莲花山,寺院建筑就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依山叠砌、蜿蜒起伏,殿宇高低错落,气势恢弘。寺内有参天古树,与林立佛塔交相辉映,隔开寺外喧嚣,即使游人众多,也能感受丝丝清幽。忆起多年前游布达拉宫,也是雨天,阴暗的寺内,金灿灿的佛像,弥漫着酥油之味,雨声潺潺,不由心生敬畏。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9607f981f9de9fd8.jpg)
我们沿坡而行,先去祈寿殿。进门之前,前山墙上两幅砖雕步入眼帘,左手那幅为“鹿鹤同春”,右手是“葡萄刺猬”,皆寓意吉祥。塔尔寺的砖雕艺术历史悠久,以做工细腻闻名,这两幅可见一斑。进门时,见一块半人高的石头,传说宗喀巴的母亲生前背水途中常靠着它休息,现成了信徒朝拜的圣物。
大殿中供奉的佛像,当中那位是佛祖释迦牟尼,左右两位是佛祖的大弟子迦叶和阿雅。佛祖的胁侍菩萨是文殊和普贤,骑青狮者为文殊,骑白象者为普贤。最前面的三尊小佛像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佛,即燃灯佛、释迦牟尼佛和弥勒佛,左右两厢各具形态的是十六尊者像,俗称“十六罗汉”。
祈寿殿有个很美的名字——“花寺”,藏语称“夏登拉康”,因院内有数株根连在一起的菩提树,每到盛夏,枝叶繁茂,浓荫蔽日,花开时节,芳香四溢。此寺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为祝愿七世达赖喇嘛长寿而建。藏传佛教中流传关于宗喀巴大师诞生时剪脐带滴血处曾长出菩提树,树上每片叶上显现一尊狮子吼佛像的说法。信徒们认为这些菩提树“汇集了宗喀巴大师的灵佑、诸佛菩萨的慈悲”,它的树叶既可治病,又可禳灾。美丽的寺名,美丽的传说。“花寺”在雨中,润泽清幽,花香阵阵。
![](https://img.haomeiwen.com/i18043672/12d9ebc726bcfe2f.jpg)
从“花寺”出来,往里走,便到了塔尔寺的主建筑,位于寺中心的大金瓦殿。这座三层宫殿式建筑迥异于周围几座佛殿,显得格外雄伟高大,庄严巍峨。金光璀璨的屋顶尤为夺人眼目,藏语为“赛尔顿庆莫”,意为金瓦。此殿最初建于1560年,1711年,又用大量的黄金白银改屋顶为金顶,形成三层重檐歇山式金顶,后来又在檐口上下装饰了镀金的云头、滴水的莲瓣,营造凡尘中的莲池佛国景象。屋脊的飞脊装有宝塔及一对“火焰掌”,四角设有金刚套兽和铜铃。
大殿上下三层,飞檐四出,面山背岭,拔地而起,巍然高耸,气势宏伟。大殿底层为琉璃砖墙壁,第二层是边麻墙藏窗、金色梵文宝镜;二层屋檐和三层屋顶均用鎏金铜瓦覆盖,使大殿显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大殿内的柱廊都用藏毯包裹,上方高高地悬挂着乾隆皇帝御赐的金匾:“梵教法幢”。金瓦绿墙,辉煌灿烂。走在大殿外,满眼皆绿色琉璃砖墙壁,在别处从未见过,恍惚畅游于绿色的海洋,金色的海滩就在头顶。
进入大金瓦殿内,迎面矗立着12.5米高的大银塔,便是宗喀巴诞生的地方。大银塔以纯银作底座,镀以黄金,并镶嵌各种珠宝,裹以数十层白色“哈达”,以示高贵。殿后佛龛里供着宝贝佛(宗喀巴)的光辉身像,其前面供着一部大型《般若八千颂》经。大殿中层楼上是塔尔寺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
大金瓦殿与小金瓦殿(护法神殿),大经堂,弥勒殿,释迦殿,依诂殿,文殊菩萨殿,大拉让宫(吉祥宫),四大经院(显宗经院,密宗经院,医明经院,十轮经院)和酥油花院,跳神舞院,活佛府邸,如来八塔,菩提塔,过门塔,时轮塔,僧舍等建筑形成了错落有致,布局严谨,风格独特,集汉藏技术于一体的宏伟建筑群。
走到密宗经院时,雨骤然大了起来,索性在里面躲雨。密宗经院建于1649年,为塔尔寺密宗经院道场,建筑为平顶藏式经堂。僧人们在这里研究密宗教义。总以为密宗很神秘,看到寺院里有些壁画下面用黄布遮住,会不会与密宗有关,不便公开。
待雨小下来,我们来到酥油花院,方知酥油花、壁画与堆绣被誉为“塔尔寺艺术三绝”。壁画随处可见,有布面画、壁面画和板面画。讲述了一个个佛教故事、历史故事、神鬼故事等。壁画色彩明艳、形象多姿,画面别具一格。堆绣属于唐卡的一种,用各色棉布、绸缎剪成所设计的各种图案和形状精心堆贴成一个完整的画面,然后用彩线绣制而成。堆绣分平剪堆绣和立体堆绣两种。壁画和堆绣在美术馆偶有看到,酥油花雕塑,我只在塔尔寺看到,的确是一绝。
酥油,之前只知道是藏族与蒙古族吃的东西,却不知还可做成艺术品。那种牛奶中提炼出来的东西因呈凝固状,可塑性强,便被艺术家当作雕塑的材料,酥油花就是各种雕塑艺术中独具特色的酥油塑造艺术。这种油塑工艺艺术品,与壁画一样,色彩鲜艳,酥油雕花看上去就是一朵朵娇妍欲滴盛开的鲜花。酥油雕成的不仅仅是花朵,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题材内容十分广泛,还有不少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传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亭台楼阁、佛像和人物形象等等。除了塔尔寺,不知哪个地方还有酥油花艺术品。
塔尔寺不仅有艺术三绝,还珍藏了许多佛教典籍和历史、文学、哲学、医药、立法等方面的学术专著。可见,塔尔寺不仅是一座藏传佛教的寺院,更是一座藏品丰富的博物馆,佛教徒来朝拜,游客来观光,了解历史文化、欣赏艺术品。
走出塔尔寺,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不知,阳光下的大金瓦殿会不会晃眼,毕竟本身已够灿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