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自我损耗”的概念:
我们的每一次选择、纠结、焦虑、分散精力,都是在损耗我们的心理能量。
每消耗一点心理能量,我们的执行能力和意志力都会下降。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明明什么都没干也会觉得很累,因为太多念头流转,让我们大脑疲惫。
意大利获奖短片《星期六》中,讲述了一个独居青年的故事。
他起床后,一边吃早餐,一边计划今天要做的事情。
其实待办事项很简单,只是一些日常的琐事,比如洗碗,倒垃圾,和妈妈打电话等。
但是他却陷入了纠结之中,为先洗衣服还是先洗碗的顺序犹豫不决。
他在脑海中不断规划推演做事的不同顺序,试图找出最节省体力和时间的方案。
几件事不断在他脑海中交织,他的负担变得越来越重,行动变得越发困难。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始终没有从沙发上站起来。
不知不觉就到了晚上,结果就是,星期六这天他什么都没干,却觉得自己精疲力尽。
生活中,人们常常把80%的精力花在了纠结和犹豫上,宁愿想千遍也不去做一遍。
林语堂曾说:“一个心地干净、思路清晰,没有多余情绪和妄念的人,是会带给人安全感的。”
如果一个人没有太多纷乱的想法,整个人就会非常果断,做起事来也干脆利索,让人放心。
作家周岭分享过一个清空杂念的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
把心里翻腾的各种欲望、担忧、顾虑和焦虑都记录下来,这样相当于给大脑找了一个“外部存储器”。
释放大脑的内存,让我们有足够的脑力进行深度思考。
学会适时地清空大脑中的念头,才能让头脑更清醒,思路更清晰。
作家吴军说:“那些活得潇洒自在的人,不过是学会了把那些不重要的东西从生活里删掉。”
人生短短数十载,花在无关人事上的时间越多,留给重要之事的时间就越少。
不断做加法的人,生命将不堪重负,学会做减法的人,才能轻装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