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了不起的赵匡胤

了不起的赵匡胤

作者: 无缺的缺 | 来源:发表于2020-03-01 21:55 被阅读0次

    卷首语:

    提到中国历史,我们更愿意追忆汉唐遥思明清,提到宋,想到的是三分天下,山河破碎,积贫积弱。强汉盛唐弱宋,成了人们对中国朝代普遍的定义;然而,宋朝真的弱吗?“弱”真的是宋的代名词吗?先读通史,再研究专题,精读大宋,走进真正的大宋王朝。

    不成文的“后三国”时期

    在历史上,北宋与辽朝、西夏形成相持之势;后金取代了辽,继而与南宋、西夏维持了三国格局。与汉、唐、元、明、清相比,宋朝并不能被称为大一统的王朝,其疆域面积也是这几个朝代中最小的。

    谈起宋朝,不能不提辽金,比起宋朝,契丹族早于宋创立辽朝;公元906年,耶律阿保机被推选成契丹部落联盟长;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契丹;公元937年,辽太宗耶律德光,从后晋石敬瑭手里夺取燕云十六州。

    相对应的中原王朝正在进入五代十国,军阀混战,群雄割据;56年里换了五朝八姓,历经十四位君王,平均每四年一个这一局面正式结束在宋朝开国皇帝——了不起的赵匡胤手中。

    (五代十国图)

    霸气的开局

    宋太祖 赵匡胤 

    (33岁即位,在位17年)

    ①出身就不俗,知名富三代,还是顶级精英

    公元927年赵匡胤出身于洛阳夹马营,家境十分优越,知名富三代;

    赵家的历史,从其高祖赵朓才开始有较确切的记载,其家族世系为: 高祖父赵朓→曾祖父赵珽 →祖父赵敬→父亲赵弘殷。

    祖父赵敬“少有大志”、“慷慨 娶了平州刺史兼幽蓟垦田使刘昌之女,开始发迹,后历任营州、蓟州、涿州三州刺史。

    刺史相当于现在省长级别的官员,所以说赵匡胤是富三代;

    父亲赵弘殷骁勇善战,擅长骑射,“好儒事”,有“访求书籍”的习惯;因救援后唐庄宗有功, 掌管禁军;后经后汉、后周虽然皇帝天天换,但是赵弘殷的官职一直未动。

    母亲杜氏为赠太师杜爽长女,15岁嫁给赵弘殷,她聪明有智度,能断大事,有着不同于一般女子的高远眼光与冷静头脑。

    赵家门庭显赫,又有良好的家庭教育,几个儿子皆擅武艺,而且都接受了较为正规的儒学教育;在当时军阀混战年代来说这样的人是极少的,算得上是顶级精英。

    (其实很多人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你以为他十年缔造传奇,可是在他的背后有良好的家庭背景、优渥的家庭条件还有杰出的家庭教育,看问题切不可一叶障目,要横向和纵向去看;)

    ②投对门路,坐上火箭的晋升之路

    虽然赵家如此显贵,但是赵匡胤绝不是招惹是非、混吃等死的混蛋富三  代;

    公元948年,长大成人的赵匡胤离家游历,先投复州防御使王彦超,不被接纳;又投随州刺史董宗本,却被他的混蛋儿子董遵诲欺负,一气之下辞别北上;投身于后汉枢密使郭威的账下,当了个小兵,赵匡胤在战争中屡受战功,深受重用。

    (枢密使在五代十国是个了不得的职位,掌管国家军权、人事权、财权,权利之重、地位之高远超于宰相;)

    郭威草根出身,但能力极强,勇力过人,他协助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建立后汉;公元951年,黄袍加身灭了后汉建立了大周,定都汴京,是为周太祖;公元954年郭威在位四年就死了,他的亲身儿子都死了,便传位于自小养在身边的养子柴荣,是为周世宗;柴荣神武雄略,致力于统一大业,立下了“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的壮志。

    赵匡胤极受柴荣的赏识,柴荣即位后,因战功卓著,升为殿前都指挥使,执掌禁军(国家军队);后又参与南平之战、攻南唐之战,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屡立奇功,为后周第一得力大将。

    (现在有一句话叫“选择大过于努力”,选择真的很重要,但自身条件不过硬,能力又太弱,是根本没有选择的权利的;所以最重要的还是要自己有实力;)

    ③陈桥兵变,是你们非要我当老大

    公元959年,柴荣死了,他年仅7岁的儿子柴宗训即位,是为周恭帝;

    公元960年,著名的“陈桥兵变”发生在这一年;正月初一,有风言契丹与后汉联兵南下,幼帝则命赵匡胤北伐抵御;正月初二,赵匡胤点兵离都北上,夜宿开封城外城桥驿,兵变就此付诸行动了;赵匡胤身边的亲信将士散步议论:皇帝幼弱,不能为政,拥立赵匡胤,再出征北伐;正月初三,赵匡义和赵普便授意将士将提前准备好的黄袍披在赵匡胤的身上,拥立他为皇帝。

    赵匡胤回到城中,年幼的周恭帝禅位,因军治所在宋州(河南商丘)改国号为宋,仍定都汴京。

    这个局是早就布下的,他在军中以拜把子的方式,团结了一批手握兵权的禁军高级将领,号称“义社是兄弟”,同时还网罗一大批智囊班底,又相继拉下了早就觊觎皇位的张永德和李重信;在实行陈桥兵变时,整个后周王朝几乎无人阻拦;

    ④杯酒释兵权—你们让我安心当老大

    五代后期,发动兵变篡夺皇位的,主要是藩镇节度使,手掌兵权,造反就太容易了,郭威是这样,赵匡胤也是这样;为避免历史重复上演,赵匡胤提前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

    公元961年,赵匡胤以酒宴的方式,威逼利诱,要求交出兵权;兄弟们都很给力,纷纷都交了权,和赵家结了姻亲,两无猜疑,上下相安。同时又对禁军撤的撤,减的减,只任命一些好掌控的平庸之辈,不对皇权造成威胁。又制定新的军事制度,设立三司,让权利互相牵制,改变由原来一人统帅的体制。

    宋人说:祖宗统兵之法, 天下之兵,本于枢密(中央军委),有发兵之权而无握兵之重;京师之兵,总于三帅,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这一策略改变了由五代十国而来兵变推翻统治的局面,同时由于统治过严,虽然消去对皇权的威胁,但是政出多门,难于统筹,军队的战斗力大打折扣,也为“弱宋”埋下伏笔。

    ⑤卧榻之侧,唯吾独尊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彼时北方的北汉与辽国结盟,与北宋对抗;南方还有七个割据政权,当上皇帝的赵匡胤绝不允许别的皇帝和他并存。

    (五代—唐末的几个政权,梁唐晋汉周,经56年由宋取代)

    (十国—“吴唐吴越前后蜀,南北两汉闽平楚;唐末分裂出的军阀割据)

    南吴、南唐、吴越国、闽国据江南地区;荆南、楚、武平、南汉等占据湖广地区;两川地区有前蜀、后蜀,国家富强,北汉是十国中惟一在北方的政权。

    宋太祖采取“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战争策略,开始了清理“十国”的霸道征程;

    公元960年,先平定后周二李(后周)叛乱;

    公元962-963年,消灭荆南、湖南格局政权,南平、后楚灭亡;

    公元963-965年,出兵灭后蜀;

    公元968-969年,两次讨伐北汉失利;

    公元970-971年,率军灭南汉;

    公元974-975年,领兵攻破南唐多地,李煜降,南唐灭;

    太祖优待亡国降王,非但一个不杀,还为他们建造别馆,颐养天年。

    自此,五代十国的割据局面从此消失,宋朝基本上奠定了疆域,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就此拉开序幕。

    后世人对宋的诟病,说宋,“先南后北”的策略错失先攻契丹,收复燕云的大好时机。就历史来看,彼时的辽国军事实力不容小觑,并非软骨头,任人拿捏;而宋太祖夺取南方诸国,是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毕竟天下富庶之地尽在东南。

    ⑥呜呼哀哉,烛光斧影,死的太突然

    公元976年,在“烛光斧影”的后世传闻中宋太祖暴死宫中,结束了由开创基业,荡平天下,文治武功、戎马一生的辉煌人生;他的三弟赵匡义即位,是为宋太宗。

    宋太祖胸怀大志:天下自唐末以来,帝王换十姓,兵戈不息,苍生涂炭,我想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治久安之策。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他具有如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勤政爱民、严于律己、崇尚节俭等过人的人格魅力,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朱元璋评价:惟宋太祖皇帝顺天应人,统一海宇,祚延三百,天下文明。有君天下之德而安万世之功者也。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宋代上接汉唐,下绪明清,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一个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一个辉煌时期。

    北宋大臣李清臣在谈到本朝文明说:朝廷文明,不愧汉唐;

    明朝著名学者郎瑛说:宋之富盛,过今远矣;

    启蒙思想家严复说:中国所以称为今日现象者,宋人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国学大师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国外学者眼里,宋代政治之成熟,经济之昌盛,文化之繁荣,科技之发达,无论是在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空前的;

    宋代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文明昌盛的黄金阶段,而且也是世界文明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和辉煌的历史时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了不起的赵匡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alk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