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文化快餐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无论城乡,无论男女老幼,人人一部手机。公众号、网络游戏、小视频,挤占了人们所有时点的碎片化时间,甚至是十字路口等红绿灯的一会功夫,也有司机和电动车的骑手们刷着手机。旅游景点、广场舞场地,随处可见现场直播,人们在享受文化快餐的同时,娱乐着,享受着,业余时间都在从事着与手机相关的活动。
早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教授尼尔.波兹曼写了巜娱乐至死》,主要是针对美国电视业的兴起,读书现象衰落,发出的警告:人类是死于压迫,还是死于娱乐?该书给出的答案是人类终将毁于自己热爱的东西。他说,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到处是水,却找不到一滴水可以喝。"
现实中,在海量的信息中,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东西。我们的共同感觉是看了半夜的手机,脑子里空空如也。
读书似乎成了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专利。据说,早些年有人统计过,中国人年均读书仅有0.7本,韩国人均7本,日本40本,俄罗斯50本。比较而言,中国人读书少的可怜,这个数字,这些年恐怕会更少。
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到,活在当下一一是比较著名的观点:过去的己过去,未来还没来,要紧的是当下。一时间,这类观点,充斥着各大网站和自媒体。
人生苦短, 如此焦虑,怎么办?及时行乐呗!况且咱们国人还有这样的传统。记得一篇文章里说,《古诗十九首》写道:‘“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后来就有了“秉烛夜游”这个成语。文人作诗,允许意象夸张,举着蜡烛在夜间行游,显然形式大于内容,也就是个派头和姿态,它是在强调人生短暂,应及时行乐。这种论说,在文人那里,和诗文混着,好歹也属雅调;若是用世俗化的儒家传统价值观衡量,简直就是应当深恶痛绝的典型的颓废样式,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志向格格不入。
偿使你说,我素无大志,惟愿平平安安的度过此生,适当娱乐倒也无妨,但是,如果你还想做一些事情,或者说渴望成功,那么,就应当放下手机,埋头读书或者钻研一门专业。
可以预见,未来拉开人与人之间距离的一定是手机。
作为主要娱乐工具的手机,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学习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国家教育部专门行文规定,学校有限带入手机,教室禁止带入手机。相信此举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手机依赖,专心致志的学习。
我们也希望,以此为发端,在全社会养成,不被娱乐工具牵着鼻子走的习惯。
适度娱乐,是你实现目标,走上成功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