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实习的时候用到了Elasticsearch,看了看它内部的实现原理,发现ES自己实现了一套分布式一致性解决方法,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学习过程中很多资料都提到了Zookeeper,想起来大三的时候就在hadoop里看到的Zookeeper组件但是一直不知道它是干嘛的,最近不是特别忙就研究一下Zookeeper。
简介
ZooKeeper是一个高可用的一致性协调框架,用来为分布式应用提供一致性服务的软件,提供的功能包括:配置维护、域名服务、分布式同步、组服务等。这些功能实现起来非常复杂,但Zookeeper可以提供给开发者性能高效,功能稳定的服务。
Zookeeper原理
ZooKeeper为了高可用的一致性协调,实现了一种通用的一致性算法ZAB(ZooKeeper Atomic Broadcast)
ZAB是在Fast Paxos算法基础上进行了扩展改造而来的,另一种一致性算法Raft也和ZAB非常类似,所以为了弄懂Zookeeper实现原理,我们比较这三种分布式一致性算法(Paxos,raft和ZAB)的异同:
Paxos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Paxos算法,Lamport大神在1990年提出的这个基于消息传递且具有高度容错特性的一致性算法,他提出了三种Paxos算法:Basic Paxos,Multi Paxos和Fast Paxos。Basic Paxos只能对一个值形成决议,决议的形成至少需要两次网络来回,所以一般只用来进行理论研究;Multi Paxos和Fast Paxos则对它进行一系列的改动,使更适合直接应用在实际项目中。
Basic Paxos
Paxos算法运行在允许宕机故障的异步系统中,不要求可靠的消息传递,可容忍消息丢失、延迟、乱序以及重复。它利用大多数 (Majority) 机制保证了2F+1的容错能力,即2F+1个节点的系统最多允许F个节点同时出现故障。
Paxos将系统中的角色分为提议者 (Proposer),决策者 (Acceptor),和最终决策学习者 (Learner):
- Proposer: 提出提案 (Proposal)。Proposal信息包括提案编号 (Proposal ID) 和提议的值 (Value)。
- Acceptor:参与决策,回应Proposers的提案。收到Proposal后可以接受提案,若Proposal获得多数Acceptors的接受,则称该Proposal被批准。
- Learner:不参与决策,从Proposers/Acceptors学习最新达成一致的提案(Value)
Paxos算法通过一个决议分为两个阶段:
-
Prepare阶段:Proposer向Acceptors发出Prepare请求,Acceptors针对收到的Prepare请求进行Promise承诺
-
Accept阶段:Proposer收到多数Acceptors承诺的Promise后,向Acceptors发出Propose请求,Acceptors针对收到的Propose请求进行Accept处理。
Proposer Acceptor 1. 选择一个proposal number n 2. 广播Prepare(n)和Value给所有的Accepter 3. 回复Prepare(n),如果n > minProposal,则minProposal = n,同时将acceptedProposal和acceptedValue返回 4. Proposer接收到过半数回复后,如果发现有acceptedValue返回,将所有回复中acceptedProposal最大的acceptedValue作为本次提案的value,否则可以任意决定本次提案的value;如果没超半数,则重新发起Prepare请求 5. 广播Accept(n, value)给所有Accepter 6. Acceptor比较n和minProposal,如果n>=minProposal,则acceptedProposal=minProposal=n,acceptedValue=value,本地持久化后,返回;否则,返回minProposal 7. Proposer接收到超半数的成功回复后,将结果通知给所有Learner;如果没到半数,则重新发起Prepare请求
Multi Paxos
原始的Paxos算法只能对一个值进行决议,而且每次决议至少需要两次网络来回,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不适合直接应用在实际工程中。因此,Multi Paxos解决了这一问题,可以连续确定多个值并提高效率,基于Basix Paxos主要做了如下改进:
- 针对每一个要确定的值,运行一次Paxos算法实例(Instance),形成决议。每一个Paxos实例使用唯一的Instance ID标识。
- 在所有Proposers中选举一个Leader,由Leader唯一地提交Proposal给Acceptors进行表决。这样没有Proposer竞争,解决了活锁问题。在系统中仅有一个Leader进行Value提交的情况下,Prepare阶段就可以跳过,从而将两阶段变为一阶段,提高效率。
所以Multi Paxos的实际过程是:首先进行Leader选举,利用Basic Paxos来实现。选出Leader后,只由Leader来提交Proposal,如果Leader出现宕机,则重新选举Leader,在系统中仅有一个Leader可以提交Proposal。
Multi Paxos通过改变Prepare阶段的作用范围至后面Leader提交的所有实例,从而使得Leader的连续提交只需要执行一次Prepare阶段,后续只需要执行Accept阶段,将两阶段变为一阶段,提高了效率。
Fast Paxos
在之前提到的Paxos协议中,消息最后到达Learner一般都要经历 Client-->Proposer-->Acceptor-->Learner 总共3个步骤;为了更快的让消息到达Learner,可以跳过Proposer这一步,直接将请求发送给Accepter,由Leader在中间进行检查。
- Leader检测到冲突之后,根据规定的算法从冲突中选择一个数据,重新发送Accept请求。
- 当检测到冲突的时候,如果Acceptors自己就能解决冲突,那么就完全不需要Leader再次发送Accept请求了,这样就又减少了一次请求,节省了时间
ZAB
基于Paxos,Zookeeper实现了ZAB算法,个人感觉ZAB和Multi Paxos更像一点。
ZAB的算法流程为:
- Leader election:leader选举过程,electionEpoch自增,在选举的时候lastProcessedZxid越大,越有可能成为leader
- Discovery:
- (1)leader收集follower的lastProcessedZxid,这个主要用来通过和leader的lastProcessedZxid对比来确认follower需要同步的数据范围
- (2)选举出一个新的peerEpoch,主要用于防止旧的leader来进行提交操作(旧leader向follower发送命令的时候,follower发现zxid所在的peerEpoch比现在的小,则直接拒绝,防止出现不一致性)
- Synchronization:
follower中的事务日志和leader保持一致的过程,就是依据follower和leader之间的lastProcessedZxid进行,follower多的话则删除掉多余部分,follower少的话则补充,一旦对应不上则follower删除掉对不上的zxid及其之后的部分然后再从leader同步该部分之后的数据 - Broadcast
正常处理客户端请求的过程。leader针对客户端的事务请求,然后提出一个议案,发给所有的follower,一旦过半的follower回复OK的话,leader就可以将该议案进行提交了,向所有follower发送提交该议案的请求,leader同时返回OK响应给客户端
Raft
Raft算法是因为该作者觉得Paxos太难以理解了,所以就提出了Raft,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看作是Paxos的一种改进。它强化了leader的地位,把整个协议可以清楚的分割成两个部分,并利用日志的连续性做了一些简化: (1)Leader在时。由Leader向Follower同步日志 (2)Leader挂掉了,选一个新Leader,Leader选举算法。
算法演示:(这个演示很简单明白,就不用文字讲了)
Raft
主要区别
由于Paxos偏理论,Raft和ZAB又都是基于他实现的,他们在整体思路上有一些地方还是挺像的,但细节上有些不同,所以我们主要比较这两种算法,下面是我总结的几个区别:
- 选举过程
- 基本实现:
- ZooKeeper:在每次leader选举完成之后,都会进行数据之间的同步纠正,所以每一个轮次,大家都日志内容都是统一的;
- Raft:在leader选举完成之后没有这个同步过程,而是靠之后的AppendEntries RPC请求的一致性检查来实现纠正过程,则就会出现上述案例中隔了几个轮次还不统一的现象
- 加入已完成选举集群:
- ZooKeeper:该server启动后,会向所有的server发送投票通知,这时候就会收到处于LOOKING、FOLLOWING状态的server的投票(这种状态下的投票指向的leader),则该server放弃自己的投票,判断上述投票是否过半,过半则可以确认该投票的内容就是新的leader。
- Raft:比较简单,该server启动后,会收到leader的AppendEntries RPC,这时就会从RPC中获取leader信息,识别到leader,即使该leader是一个老的leader,之后新leader仍然会发送AppendEntries RPC,这时就会接收到新的leader了(因为新leader的term比老leader的term大,所以会更新leader)
- 基本实现:
- 上一轮次的Leader
- 处理策略
- Zookeeper:采取激进的策略,对于所有过半还是未过半的日志都判定为提交,都将其应用到状态机中
- Raft:对于之前term的过半或未过半复制的日志采取的是保守的策略,全部判定为未提交,只有当当前term的日志过半了,才会顺便将之前term的日志进行提交
- 处理策略
- 异常处理
- Follower挂了
- ZooKeeper:重启之后,需要和当前leader数据之间进行差异的确定,同时期间又有新的请求到来,所以需要暂时获取leader数据的读锁,禁止此期间的数据更改,先将差异的数据先放入队列,差异确定完毕之后,还需要将leader中已提交的议案和未提交的议案也全部放入队列
- Raft:重启之后,由于leader的AppendEntries RPC调用,识别到leader,leader仍然会按照leader的log进行顺序复制,也不用关心在复制期间新的添加的日志,在下一次同步中自动会同步
- Leader挂了
- ZooKeeper:ZooKeeper每次leader选举之后都会进行数据同步,不会有乱序问题
- Raft:Raft对于之前term的entry被过半复制暂不提交,只有当本term的数据提交了才能将之前term的数据一起提交,也是能保证顺序的
- Follower挂了
Zk基本特性
Zookeeper在设计了一套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后,提供了一系列的基本特性,供开发者使用:
- 构建高可用分布式集群
- Zookeeper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保证了集群的高可用性
- 集群配置统一管理
- Zookeeper的数据模型类似文件系统,可以方便的进行集群配置的管理
- 发布和订阅
- 支持服务的发布和状态监听机制
- 分布式锁
- Zookeeper利用选举模式和数据模型可以实现分布式锁,保证分布式系统的同步
- 数据的强一致性
- 基于分布式一致性算法进行保证,当数据修改之后会同步到其他备份上
Zk主要应用
- Hadoop
- 分布式锁,保证只有一个ResourceManager创建成功
- 监听状态
- 状态存储
- Hbase
- 利用Zookeeper主从备份,状态的保存和监控,实现系统容错
- Kafka
- 注册节点管理服务器
- 注册多节点,实现负载均衡
- Dubbo
- 用于服务注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