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遇见的作家故事和好书推荐
与死亡共舞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读后感

与死亡共舞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读后感

作者: 怒放的叶子 | 来源:发表于2017-04-15 01:53 被阅读0次
    超 越死亡

    肯·威尔伯是后人本心理学最重要的作家,由于在意识领域的研究极具基础性和开创性,被誉为“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他的实际影响已经跨越了心理学领域,波及到哲学和神学领域,有评论认为他在整合西方心理学和东方智慧方面已经超过了荣格。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由肯・威尔伯及罹患乳癌去世的妻子崔雅合著,是他诸多著作中难得的感性之作。数年前,我读过这本书,但只记住了故事的片段。今年再度拾起,从中挖出很多之前未曾领会的宝藏。书中值得分享的点太多,受自身能力所限,不能展现其万一,真诚地推荐朋友们亲自阅读原书。

    书主要讲述了两件事,一是肯・威尔伯和崔雅与癌症抗争,与死亡共舞的故事;二是介绍了世上伟大的智慧传统(或称长青哲学)的精华。两部分内容在书中交织出现,既有生命体验的深度,又有智识理论的高度。

    肯・威尔伯和崔雅的记述交相辉映,崔雅的日记,笔触细腻,情感真挚,写出了自己在疾病和死亡的淬炼下所获得的心灵蜕变与升华。肯・威尔伯的文字,清晰理性,坦诚深邃,写出了作为癌症病患支持者所经历的危机与收获,以及作为后人本心理学大师,对长青哲学的阐释和剖析。因此,这本书远远超越一般的文学作品,内容博大精深,丰富感人,充满启迪。

    一触钟情,生死契阔

    先来讲故事,肯・威尔伯和崔雅(那时还叫泰利)相识于1983年8月3日,两人不约而同地认出对方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另一半。

    当我搂住她的时候,我觉得所有的距离和界限全都消失,我们似乎合一了,那种感觉,就像我们已经在一起好几世了。

    生生世世的相约

    当两人正沉浸于爱情,忙着筹备婚礼时,厄运却突如其来。在婚前的例行体检中,崔雅发现罹患肿瘤。癌症撕裂了幸福生活的远景,猝不及防地将生命推向死亡。

    灾难爆发时,脑子里往往升起很怪的念头,我觉得宇宙突然变成了薄纸,有人在你眼前把这张薄纸撕成了两半,我因震惊过度而有一种非常坚强的感觉,这份坚强感来自彻底的冲击和茫然失措。

    普通人很少有机会面对如此极端的考验,癌症的数度复发,糖尿病的严格饮食,死亡无处不在的威胁,这些似乎都离我们很远。也因此,亲历疾病与死亡,并勇敢地活出自我的人,便成为人类中伟大的存在,他们为生命提供了新的范式,并拓展了我们的认知。


    如果没有癌症,聪慧、美丽的崔雅,笃定拥有幸福的婚姻,美好的未来,然而命运如此残忍,将她生生拖入死亡的阴影。与癌症抗争五年,这段时间说长太长,说短太短,书中详尽地描述了整个过程,读之惊心动魄。

    首先,崔雅要面对的是接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从最初的震惊、抗拒和痛苦中清醒之后,她和肯投入了对疾病的认知和治疗,并试图涵盖所有的层面,包括肉体、情绪、心智与灵性。

    被意义定罪

    癌症日益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人们谈癌色变。

    人类都被意义定了罪,他们好像注定要制造各种价值和判断,好像我得病这件事还不够,我还得知道为什么我会得这个病,为什么是我?它的意义是什么?我做了什么错事?它是如何发生的?换句话说,我必须赋予这个疾病某种意义,而这个意义让我和我的社会紧紧相连。

    无论一个人得的是什么病,他必须面对两个不同的实存,第一,这个人必须面对疾病的整个过程;第二必须面对他的社会或文化赋予那个特定疾病的批判、恐惧、希望、神话、故事、价值观和各种意义,这些统称为心病。

    周围人很少会意识到,患者正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巨大压力,轻易地评断疾病的原因,或随意地给出治疗的建议,其实是对患者的侵犯。那不过是因我们习惯用评断代替感受,用建议代替倾听,害怕面对死亡带来的恐惧,迫不及待地想要转移无助感而已。

    因此必须把疾病和心病分清楚,努力寻找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同时找到理解心病的最清醒的途径。

    最终,崔雅找到的答案是:

    学习与癌症为友,学习与提早来临的死亡和痛苦为友,从其中我学会了接纳自己的真相和人生的本然。

    存在与做的平衡

    疾病推动崔雅进入深邃的内在探索,她面临的第一个重要议题是找到存在与做的平衡。

    受西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人们越来越重视阳性价值观(即男性能量):总要做点什么,不能什么也不做,只是存在;强烈的目标导向与竞争意识;看重未来,想把眼前的一切变得更好。

    而阴性价值观(即女性能量)则拥抱当下,接纳一个人,是因为这个人的本身,而不是他做了什么,它强调关系、包容、接纳与慈悲。

    崔雅觉知到自己深受阳性价值观的影响,否定和压抑了阴性的一面,她总在不停地努力,想要成为更好,不愿接纳不完美,无法安住当下等等。

    人一旦求完美,就会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耗费在繁琐的细节上,因而失去了更宽广的视野,也无法觉察真正的意义,因此我不再苛求完美,只把重点放在如何完成事情以及宽恕和接纳的议题上。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而不是那些必须去做的事情,崔雅开始调整人生的航向,让自己沉入写作、手拉胚、彩绘玻璃制作之中,和一群人一起工作,并以实际的方式去帮助别人。

    从做事到存在,从认知到制造,从不安到信任,从阳刚到阴柔,最难的是从掌控到接受,在癌症治疗与复发的过程中,崔雅的内在改变渐渐攀上了顶点,她找到了那个伟大的平衡,还把把名字从阳性十足的泰利改为崔雅,这意味着她全新的自我诞生了。

    活出死亡

    因为不能再忽视死亡,于是我更加用心地活下去。

    每当想到有一天可能承受疾病与死亡的痛苦,我便会心生恐慌。即便在假想中,死亡已是面目狰狞,极其可怕。因此,我难以想象崔雅是如何挺过癌症治疗的种种痛苦,并在复发和恶化时超越

    对死亡的恐惧。

    我知道自己可能活不过一年,但我只想听那些鸟儿歌唱。

    我将把恐惧带到我内心的深处,用开放的态度来迎接痛苦和恐惧,面对它,包容它,认识到这些可以给生命带来奇迹,它是我的内心喜悦,滋润我的灵魂,我感到无尽的快乐。

    当死亡尚遥远,我们可以假装看不见,故意不理睬。然而,当死亡虎视眈眈,生命不可逆转地滑向它时,恐惧会因直视死亡而化成对生的无限热爱。这种转化在崔雅内在持续发生。

    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一项奖赏。不再执著于结果,反而能看到事情的真相,能量也不再消耗于设定的目标,汲汲营营于达成它或因失败而失望。

    与死亡共处,崔雅学会了优雅地面对。她以死亡为师为友,对人生的每一个面向都充满热情,对每一个生命都有最深的关怀,但又没有丝毫的执着,这份感觉是充实的、圆满的、完整的,而且充满挑战性。

    死亡其实是一种没有未来的状态,活在当下意味着不再有明天,她并不是在忽视死亡,而是活出了死亡。

    去阿斯彭度假时,崔雅因那里的美升起对生命的深深赞叹,如果不是意识到明天可能就看不到这些景物,也不会有那么强烈的反应。

    只有真正活过的人,才不惧死亡!

    当爱被恐惧淹没

    爱得越多,伤痛就越剧烈。我们的爱是无穷尽的,所受的痛苦也是无穷尽的,从痛苦生出的则是憎恨、愤怒、荼毒与责难。

    疾病不仅仅毁损了健康,还让人变得恐惧和脆弱,陷入自我的紧缩。化疗带来的磨难,各种治疗方案的选择,首先让崔雅的阴影面开始浮现且强化。多年以来,她都被认为相当坚强稳定,人们从不认为她会恐惧、悲伤与愤怒,然而这些情绪全都浮现了,一旦被恐惧侵袭,她原先的毅力就会沦为僵化、顽固、果断与掌控的欲望。

    与此同时,肯也陷入了深沉的沮丧之中。一旦被恐惧征服,他的机智就沦为嘲讽尖酸。无论在个人方面或是配偶的连接上,崔雅和肯开始分崩离析,各自人格中的阴影面呈现出来,爆发了剧烈的冲突。

    两个人都承受着心灵上难以忍受的极度痛苦,像是要把整个人吸进去,坠入痛苦的黑洞,无处可逃,也无处喘息。“我们并不恨对方,我们真正痛恨的是那神经过敏的小丑,他们似乎被锁在某种死亡的漩涡中”。

    我们两人因为精疲力竭开始产生摩擦,就像共同背负着一个巨大的重担一起攀登陡坡,我们一直小心地背着它往上攀,好不容易到达目的地却完全累垮了。

    先得崩溃,才能统合得更加坚实。拐点奇迹般出现了。

    “大打出手这件事情,凸显了我们俩人的绝望,在崔雅那方面,她的专断倾向开始减低,不是因为她怕我又动手打她,而是她了解到那种想掌控一切的欲望,其实是源自于恐惧,在我这方面我学会了如何向一名有可能死亡的病人表示自己的需求和保有自己的空间。”

    在肉体方面,当病毒发作时,保存自己的能量,汇集自己的资源,持续地做运动,慢跑健行,改善饮食,以预防癌症的食谱为标准;在情绪与心境层面,透过心理治疗来消化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学习改写人生脚本;在灵性方面,我们学习宽恕与接纳,并以各种方法重建目睹的能力,已经回到风暴中心,才能在人生永无止境的风暴中保持宁静稳定。

    通过不同层面的深入自疗,他们重拾了那份一直没有熄灭的对彼此的爱。

    艰难岁月

    最简单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也通常会很艰难。

    肯在书中还坦诚地分享了作为全职支援者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避开的误区。

    首先,要学会面对自己的无助感。

    我这一生中从未如此地无助过,我只想除去她的痛苦,但我拥有的只是一些苍白的话语。

    其次,作为全职支援者,要做好长期牺牲的准备,建立更多的支持系统。

    我的核心问题其实很简单,为了随时随地帮助崔雅,过去一整年,我完全压抑了自己的兴趣、工作、需求以及自己的生活。最严重的是我停止了静修的练习,我过去拥有的觉照力也消失了,我不能轻易的回到暴风的中心,有的只是狂风暴雨。

    我开始怪责崔雅,因为她得癌症而责怪她,因为她毁了我的生活而责怪她,因为她使我丧失自己的灵魂而责怪她,我为自己应尽的义务而责怪崔雅。

    如果再有相同的情况发生,我将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去做,让自己事先有更多的支持系统,同时更清楚身为全职志愿者所必须做出的牺牲。

    倾听是真正的帮助,倾听便是给予,尽量不强迫别人依照自己的方式做选择,试着在非常真实的痛苦中保持觉察,并将其视为心理与灵性的治疗。

    想真正付出具有治疗效果的爱,支持者必须设法清除那些堵在路口的障碍,包括愤怒、憎恨、苦涩以及嫉妒与羡慕。

    找到一个支援团体,或通过个人的心理咨询,解决心理层面的问题。

    够格的支持者,必须学会使自己变成一块情绪的海绵,用心去吸收他人的痛苦恐惧,或所受到的伤害。

    恩宠与勇气

    我很幸运能事先得到警讯,因为如此一来我才有足够的时间,机警地过活,我觉得非常感恩。

    生命成熟了,就到了坠落的时刻。

    恩宠与勇气这一章,我每次读都泪流满面。生离死别,令人心碎,爱得越深,何忍撒手。崔雅弥留的最后48个小时,充满了神圣的美感,达到了圆满的解脱。

    她是我所认识的人中真正解脱的,因为她,解脱对我而言才有了意义,那个创造崔雅的宇宙是一个神圣的宇宙,神的存在也是因为她。

    我对她毫不间断的服侍,激发了她强烈的感恩与仁慈之心,而她回报我的爱也使我的生命达到饱和。我这一生的业已经透过服侍崔雅而燃尽,我给她的爱也填满了她心中的每个角落,没有任何阴影存在了。

    风雨与共

    只有死亡才具有如此的魔力,它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意义,也让人在灵性上走向成熟。或许,死亡赐予我们的,远远大于它带来的痛苦。

    崔雅在五年与死亡共舞的日子里,完成了生命的蜕变与升华。

    她经历了疑惑、不安全感、自责以及对自身价值和生命目的的不解,在与疾病进行残酷搏斗的过程中,她与所有这些阴暗面打了漂亮的一仗,并取得了胜利。她总是昂起头,以勇气、尊严和慈悲,面对每一次梦魇。

    在日记本上,崔雅写下了最后一句话:这真的需要恩宠,当然——还有勇气!


    未完待续,下期专门分享书中长青哲学的精彩论述。

    30天写作训练营之第13-14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死亡共舞 ——《超越死亡:恩宠与勇气》读后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hmw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