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云:未成佛道,先结人缘。
这里说的人缘并不仅仅是常说的“好人缘”,不仅包含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隐藏着佛家关于因果的隐喻。传说中观世音菩萨普度世人,首先需要和众生结缘,这里的缘就是指某种因果。各种志怪神话故事中,普度众生的佛菩萨总是变化为普通世人,隐藏在有缘人的身边,在合适的时间点化。其实这其中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突出戏剧效果,而是暗含着一种佛家的大智慧。佛为过来人,人为未来佛,我们身边的每个人都可以是佛,甚至包括你自己。
何为未成佛果,先结人缘?修佛参悟如果是一种精神状态,达到这种精神状态通过独立的参悟是很难达到的。在领悟生活至理的过程之中,光靠面壁参悟是不够的,还需要和其他个体之间的互动。人缘就是指善缘,一种人与人之间积极的因果关系。积累这种积极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更好的领悟生活,领悟佛理。
谈经其实谈的并不是宗教,同样的精神内核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宗教和科学看似是矛盾的两面,实则对于广结善缘同样能找到现代科学的解释。从佛教论述叫结人缘以悟道,从科学讲叫用右脑体悟世界。人的左右半脑各有分工,左脑负责理性思维和逻辑思维,右脑负责感知世界和创造力。所以在逻辑和理性的世界里,右脑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
美国著名脑科学家兼医学家 吉尔伯特博士有过一段特殊的经历,在研究了左脑右脑多年之后,她得以亲身体验了自己脑子中的两个世界。在一天清晨,吉尔伯特在起床的时候发现自己的感知异常,在她的左脑中有一根血管破裂,在颅腔内形成大出血。在接下来的短短半个小时之内,她感受着自己左脑脑功能的退化,她渐渐失去了认知能力,她甚至无法分辨电话上数字的含义。在她被送往医院抢救之前,她的左脑功能趋于停滞,她第一次感受到了右脑的感受。她如此描述:我渐渐难以分辨周围字符和图案的含义,但是却能如此强烈的感受着周围世界的能量。我难以分别自身肉体和周围环境的边界在哪里,我感受到了我成为了整个世界的一个部分。
吉尔伯特博士的经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难以想象的,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右脑在时刻感知着周围的环境融入着周围的环境,而左脑负责把个体和环境区分开来,负责个人意志的表达。左脑的处理过程很容易理解与接受,理性的思考和表述构成了生活的常态。但是右脑由于没有表达和解释中枢,只能靠左右脑中间的胼胝体传递信息,大部分的思考结果都留在了潜意识中不为我们所认知。
为什么佛教的表述和右脑会有联系呢?很简单,就是因为人缘二字。在生活中,通常指代的人缘都只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范围也往往局限在工作环境、家庭环境或者社区环境。而佛家的人缘则有着更加广泛的含义,指的是你和每一个人之间的联系,你和世界相处的哲学。在传统意义上,往往人缘更多和左脑有关,好人缘常常直接联系到群体的利益分配,好人缘意味着在人际关系中攻击性较低。但是源于佛教的真正人缘的含义是要舍弃目的性的与人为善,这种结下的人缘并不是为了和他人的利益,而是为了自己的修行。
佛家说度人就是度己,与世间所结下的每一份善缘,最终都会成为你因果业报的一部分。换一种说法,舍弃目的性的广泛的与人为善,能让你右脑感知的世界更加的温暖,在你右脑的感知中你和世界是无所谓你我的,他人的喜悦也会成为你喜悦感知的一部分。这就是另一种角度的度人就是度己,通过改变你右脑感知中其他部分来增强自身的幸福感。
在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往往是和利益直接相关的,更多的理性思维还是会让我们选择哪些人有用,哪些人没用。很多看似人缘不错的人,只是在目标群体中做一场秀,对于他们不在乎的群体就回到了冷漠的本质。他们眼中的人缘只是达成目标的一种方式,却恰恰失去了广结人缘真正的意义。
世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远远比我们想的复杂,在某一个环境之中的动机和目的也常常并非理性可以预期。对于每一个人都权衡利弊,往往会得小利而失大局,越是精明钻营的人往往长期来看更容易失去利益。所以总有俗语说吃亏是福,讲的就是这种短期理性难以考虑清楚的人生观。
对于周围其他人的善意,在惠及他人之前就已经对自己产生了影响。精明的人好找,善良的人难求。在世间行走之际,切勿过于功利的考虑人际关系,说到底别人对你的认知还是却决于你是怎样的人,而不是你一时的逢场作戏。在理智权衡与逻辑判断主导的左脑世界,我们需要学会多用右脑去生活。如果有天我们体会到了,除了让自身获得利益可以获得幸福,让别人获得利益也可以获得幸福的时候,或许我们就领悟了“未成佛果、先结人缘“的真谛。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