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和几个小伙伴聊天,期间,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小时候,咱都不爱学习呢(事实上,当时在坐的小伙伴无一例外,在小时候都是学渣)?又,为什么如今,我们都开始主动学习了呢?”
“那还不简单,没法呀,考不上研究生就找不到工作,现在本科生真的遍地都是。”其中一个小伙伴紧接着说道。
“我觉得吧,小时候都玩疯了,哪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呢。”又一个小伙伴沉思片刻后,紧随其后说道。
似乎,从他们的回答中,可以引申出来一个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词——压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1365956/8caba167879ee8c6.jpg)
就如同人们常说的有压力就有动力一般,且不管那个动力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反正,我们都在挣扎着变好。
事实也的确如此,小时候的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压力,即便,父母和老师像我们一而再再而三的解释过后,我们也常常是表现出一副“全然与自己无关”的态势。是啊,我想吃吃什么,想喝什么喝什么,寒暑假还可以睡到日升三竿,我有什么压力呢?甚至,考试考不好,也无关紧要啊,大不了挨一顿揍嘛,本来,隔三差五也要挨一顿揍的,也不差那一顿不是。
然而,渐渐长大后的我们,对压力的感受越来越强烈。于我而言,看着当初一起读书的小伙伴已然本科毕业,甚或是硕士、博士毕业,可我却还在高中一年又一年的复读,拼了命的努力之后,也不过是考了一个自己根本看不上的大学。当时的我,虽然,表面看似心如止水,可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我的内心早已躁动不安。再到后来,同样的感觉再次浮现,甚至,好像它压根就没有消失过,对于工作如此,组建家庭等,亦如此。
不过仔细想来,好像曾经那个懵懂无知的我们,与如今自以为深谙世事的我们,并无二致。曾经,我们被父母所逼,如今,我们被压力所逼,反正,都是被逼迫着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
对于绝大多数小伙伴来说,在亲历过去三年的疫情过程中,好似看到哪,想到哪,哪儿就会有压力,以及由此而引发的问题。毫无疑问,由于受到疫情措施的影响,我们的工作多多少少总是会面临各种问题,又因为工作直接与我们的物质生活质量挂钩,因此,焦虑的情绪必然会时常弥漫。可面对此种情况,大多数小伙伴是会如何应对的呢?是仅仅在家里躺平了事吗?还是想方设法,积极主动的去解决问题呢?最起码,在我熟知的小伙伴中,他们总是会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忙碌起来,让自己充实起来,而所谓的曲线救国,可的确被被压力中的他们演绎的淋漓尽致。
记得,当时一个开打印店的小伙伴说:“我打算做点小吃,开始做线上美食了。”还有一个开美术辅导班的小伙伴说:“总感觉自己能力还不足,刚好趁被封闭在家这段时间,多看看书,提升提升自己的认知。”还有一个技术员,担心自己天天闷在家里光吃不运动,等待解封后,身体可能会垮掉,于是,每天逼自己跳绳,深蹲,举杠铃,做体操……
既然如此,若是反过来看待此问题,兴许带给我们一些启发。
不记得在哪里听到过的一句话,说的是“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上”,以此来达到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此相似,那是否可说,“当我们感觉不到压力的时候,可以适当的给自己制造些压力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