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
写在前面
靳志勇
2019年4月23日下午和24日上午,我、郑兴港、宋春花自行前往滨州实验学校南校区,参加滨州市小学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科书培训暨教学观摩研讨会。
今天,推出宋春花老师的心得体会。宋老师从“课堂思路清晰可循”和“培训亲切感”两个方面,结合具体课例和教学片段,梳理了收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观摩市传统文化课有感
邹平市开发区第三小学 宋春花
近日,滨州市举行了小学地方课程教科书培训观摩会,结合课例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课堂思路清晰可循
1.课堂以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开始,以介绍下节课所学结束。
这样的设计是依据教材编写密切联系,层层递进的特点,从而加强所学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融会贯通,使所学内容形成体系。
2.课堂以“诵、思、行”为主线组织教学活动。
诵:传统文化取材于传统蒙学经典和儒家经典,所以学习的第一步便要诵读。在观摩课中,执教老师都运用了多种形式的诵读,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大意。
思:在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悟出道理,达到以文化人的目标。在这个环节几位老师在课堂上引入了历史上经典的故事。例如:《言必有信 行必中正》一课引入了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自爱孝亲》一课引入了孝子范宣的故事,通过其中著名人物的故事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领悟出选文中所蕴涵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行:践行所学,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践行要联系学生年龄特点,引导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自爱孝亲》一课中,曹老师引导学生整理书包,去践行自理的理念。整理书包,这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乐于去做,也能够去做的事情。通过这样的行为引领,学生更加加深对于孝的理解和认识。
二、培育亲切感为主
小学阶段,以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学生与蒙学经典和儒学经典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怎样拉近距离,让学生有兴趣学、乐于去学,这是小学阶段学习传统文化的重点。
1.正确解读经典
优秀传统文化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一定有它存在的道理,今天的我们为什么要学,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有哪些现实意义。针对于这些问题教师首先要解读正确,才能给学生正确的引领。
例如《勤俭》一课中教师对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解读止于食物来之不易,教师应该在深入一步,正因为各种物品来之不易,他们凝聚了人们的智慧和劳动,所以,每一件物品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我们应该尊重它们,这也是对人们智慧、劳动的尊重。这是勤俭的根源。
《自爱孝亲》一课中,曹老师对于孝亲的解读非常精彩,一年级的学生所能做到的孝就是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不受伤害,做到自爱,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让父母操心,做到自理。
2.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在正确解读的基础上,以活动为载体,调动学生的情绪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从而让学生对传统文化由认知到认同,达到以文化人、知行合一的目标。
其实,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之内,课堂之外更可以大有作为。充分挖掘当地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各种活动,是学生深切体会到传统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
3.传承与创新携手共进
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批判性地去继承,根据时代的发展推陈出新,这样传统文化才会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传统文化教学任重道远,期望未来之路越走越宽阔,为学生打下一生精神的底色,文化的自信。
教学与活动相结合 游戏活动 明确学段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