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和同事去江苏苏州浒墅关出差,为江苏唯德陶瓷有限公司安装煤气发生炉。我参与电气和仪表的安装调试。
施工方来自无锡,他们普通话说的很好。有一次,当我听到他们说“一百十”时,有种新奇的感觉。这个数字,在北方是说“一百一”的。
那时,刚参加工作一年的我,没什么社会知识与生活常识,所以还保留着“好学”的惯性,于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个“一百十”。
当时想,这方言,多有趣啊!
我国地方大,可我去过的地方并不多,难得听到方言的,我指的是单个的词或词语。如果都是方言,我哪里能听得懂。
在工地,吃饭在他们公司的食堂,很丰盛。当时有两位浒墅关的妇女对骂,吵了很长时间,根本听不懂。
这方言,比英语还难!大学时的英语考试,我大言不惭地说:我努努力,还是能凑合到60分的。
教课的英语老师,也可怜我们这群英语怎么也学不好的孩子,评分时总是手下有情,心中有爱。
我的老家河北保定容城,与我丈人所在的唐山,有些方言还是不一样的。
打针,他们叫“打药针”;吃盐,他们叫“吃咸盐”;骑车子,他们说“骑洋车子”;棒子,他们叫“玉黍”。还有一些其他的方言差异。
我老家所称呼的“白薯”,有的地方叫“地瓜”。
前几天,看到网上南方一位老人卖菜,她把“一块五”说成“一块半”,这就类似把“一百一”说成“一百十”了。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我觉得方言就犹如小名,听着轻松些,如果经常说书面的名称,让人有点累,也与老家的人格格不入,会把人酸倒了,弄的满村子的人都知道了,成为笑话。
有时,我们会根据口语里的方言,来判断是哪里人。出来30年了,耳朵好使的,还能通过我的只言片语,感觉到我大致的家乡位置。
“十里不同音”,其实是比较少的。
一种方言,也是一个家乡的记忆,一种生命的印痕。
即使你离开久了,不大会说家乡话了,但听到家乡的方言时,还是会感觉到亲切与温暖,促使你想到自己的根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