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大,地域之广,尽管说的都是汉语,但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口音和方言,表达着地域的差异和人文特征。也有人说“方言就是地域的名片”。
我的老家内蒙古乌兰察布盟,(现改为乌兰察布市),因为是山西人的迁入地,方言以晋语为主,长期的发展中又容入了地方特色,说大一点叫晋蒙语系,说小点就是乌盟话。
乌盟话的特点朴实、憨厚、亲切、语速较慢,说话的开头和结尾拉长声,夸张一点说就像蒙古长调。2016年我回到阔别37年的故乡卓资山,参加初中同学聚会,在月台上见到了曾经的邻家大姐姐,相互对视并认出来后姐姐说:
“呀—呀—哇,这不是nj哇?客有列年(可有几年)没见啦,这是刚刚儿回赖(来)?”
这是女生,要是男生他会说:
“啊—呀—哇……”如果你问他这几年可好?回答一般是:“唉—凑呼哇。”
唉、啊、哇、呀,是常用的语气词,且发声较长,长调。
还有一个在口语中出现最为频繁的字“圪”,也有人称之为万能的“圪”,类似东北方言中的“整”。称物件,小一点的叫“圪点点”,稍大一点叫“圪蛋”,再大一点叫“圪堆”,拳头叫“圪都”,蹲下叫“圪蹴”,。皱褶叫“圪出”,弯曲叫“圪遛”,公羊叫“圪丁”,菜羊叫圪结”,撒娇叫“圪此”,发贱叫“圪铲”,还有一句骂人的话“圪泡”(野种),去参加喜宴叫“吃糕圪呀呀”,去吊唁亲友叫“烧纸圪呀”,小口喝叫“圪呡”,小憩一会儿叫“圪躺”,小睡一会儿叫“圪迷”……这“圪”的组词还能举出“一圪堆”!
家乡话的另一个有趣的持征是“叠字”多用:娃娃、女女、勺勺、碗碗、盆盆、盖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