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I 丹思心舞
【个案总体情况】
来访者觉得生活麻木,没有什么开心,不会生活只会工作。人际交往中害怕别人拒绝,被贬低,社交尴尬。求助心理咨询,希望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亲密关系;减少拖延和对游戏、追剧等的沉迷;找到生存价值和意义。
【咨询理论/技术/方法】
探索和回应的技术:
1、对关键细节要具体化,直接询问,避免“共谋”,突破来访者的回避,当然如果在来访者觉得还不足够安全的情况下,要先建立关系,寻找时机。
2、用情感反射的方法回应来访者并求澄清:聚焦情感,把我们的理解反馈给他,建立共情,而不是一味询问来访者的感受,比如,当来访者比喻自己像是总是在需要放松的时候坐上垮下去的椅子,“听起来你像是在描述自己的生活,你一直在努力地生活,希望实现自己的目标,你一直没有放弃,但有时候会觉得无助,看不到头,只要放松又掉进了深渊。”(来访者这个隐喻很像西西弗斯神话)尊重来访者的防御,但尽量接收到他曲折传递的信息并反馈给他。
3、从非言语的过程信息探索:他为什么用这样的方式跟我建立关系?——处理焦虑?扮演好的来访者?取悦咨询师?害怕批评?等等。跟日常人际关系模式建立起联系。不仅要听来访者说了什么,还要听他怎么说的。
咨询工作方向:
1、联系细节,理解行为背后的和更深层次的意义:比如偷东西、不能享受过程的快乐而贪恋结果等等
2、聚焦情感,帮助来访者发展自我、调节超我、重构自我,帮助其在安全依恋模式下,内化一个接纳、包容的客体,启动修复
3、利用三角关系进一步理解来访者:早期客体关系、现实社会关系、咨访关系
基本概念:
1、理解神经症人格,主要从冲突的视角看;理解边缘性人格,主要从缺陷的视角看。
2、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有强迫性重复的特点,但不等于是强迫症。
3、重构自体不仅仅是在认知层面,更多需要获得新的体验:自体在早期经验中发展起来,婴儿在母亲的眼睛里看到世界,只有在新的客体关系里面做新的尝试和体验。
【个案概念化】
1、自我功能的掉线:来访者对各种物质享受一直处于放纵和负疚的冲突当中,跟从小的严厉家教有关,不能通过正常的渠道满足需求和愿望,便用偷的方式来满足,本来是避免被别人看见而受惩罚,但是在满足的同时还是要受超我的惩罚。缺乏良好的自我功能将本我和超我进行整合。需要进一步理解他的严厉超我从哪里来?小时候什么原因受到爸爸严厉惩罚?联系细节来理解,才能更好地共情来访者。
2、情感隔离的防御以及咨访关系中的距离和逃离:来访者前期用比喻、象征的说法描述自己的问题,很难进入细节的描述,在第N次咨询后时隔了一个月再重新回到咨询室,这些都反映了他回避的防御机制,咨询师可以把自己从中感受到的反馈给来访者,触发进一步的讨论。
3、自我否定与内在冲突:来访者的回避、无力感等等都跟自我否定相关,他不能接受自我中羞耻的部分。来访者是典型的神经症性的人格水平,有强烈冲突。标准僵硬,难以融入社会。来访者的本我和超我冲突强烈、自我功能弱,无法调和现实与本我、超我与本我之间的关系。
【自我反思与经验学习】
这个个案让我进一步学习了在来访者情感隔离、有着强迫性重复的情形下,如何探索成长中的关键事件和细节,如何作为一个稳定的客体镜映来访者,帮助他重构自我。训练自己的感知力并将这种感知反馈给来访者,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