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回 洪宪帝制 袁世凯登基祭天坛 蔡松坡知音小凤仙
(一)洪宪帝制
1915年12月7日,北京及各省推定参政院为国民代表大会总代表,并于11日上午9时,举行解决国体总开票。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全票赞成君主立宪。当场,杨度提议说:“本院前由各省委托为总代表,尤应以总代表名义恭上推戴书。”
各省的推戴书上一致写着:“恭戴今大总统袁世凯为中华帝国皇帝,并以国家最上完全主权奉之于皇帝,承天建极,传之万世。”推戴书当众朗读,要袁世凯“俯顺舆情,登大宝而司牧群生,履至尊而经纶六合”。参政全体起立,一致通过。11点半,在欢呼声中散会。
当天中午,袁世凯接到推戴书,立即发回,并申令“另行推戴”。另行推戴,以固国基。”下午,参政院再次开会,众人对推戴书均无异议,乃于当晚进呈袁世凯。
第二天一早,袁世凯申令:前次掬诚陈述,本非故为谦让,实因惴惕文萦,有不能自己者也。乃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
1915年12月12日,在国会、民众请愿团、筹安会及各省国民代表的推戴下,袁世凯正式宣布接受帝制并解散国会。
12月23日,袁世凯身着衮冕在天坛祭天,并拟定于1916年1月1日举行登基大典。宣布实行君主立宪政体,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年号洪宪,将民国五年(1916)定为洪宪元年。把总统府改为新华宫,并拟定《新皇室规范》,其中包括:
亲王、 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并担任重要政治官员;永废太监制度;永废宫女采选制度;永废各方进呈贡品制度;凡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等。
然而,孙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段祺瑞致电袁世凯:“恢复国会,退位自全”。当年12月25日,蔡锷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
(二)蔡锷进京
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904年初,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归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被推举为都督。
袁世凯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于1913年10月以“准给病假三月,召来京调养”为名将蔡锷调到北京,实际上剥夺了他的军权,并进行严密监视。为避免引起袁世凯的猜疑,蔡锷佯装胸无大志,经常出入八大胡同,一副醉生梦死之态,因此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
小凤仙识英雄、重情感,两人心生爱意。后小凤仙帮助蔡锷逃离北京。八十年代在青云阁原址拍摄的电影《知音》就是根据这一故事改编。
当时,小凤仙趁着“云吉班”中有人摆酒做生日,安排蔡锷在房中饮酒,并把窗纱去掉,拉开窗帘,使监视蔡锷的人可洞观室内。大衣皮帽也挂在衣架上。待到开向天津的火车将要启程,蔡不取衣帽,假装去洗手间,趁机离开“云吉班”,直奔火车站。蔡锷终于龙归沧海。
袁世凯称帝后,蔡锷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迫袁取消帝制。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1916年11月8日上午,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成为民国史上"国葬第一人"。三天后,黄兴也国葬岳麓山。
(三)欺父误国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忧愤成疾,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归葬于河南安阳。
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认为,袁世凯是一个“‘治世能臣,乱世奸雄’的 曹操型的人物”,并称:“袁世凯晚年之做皇帝,和汪精卫晚年之做汉奸,异曲同工,都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流芳百世,和遗臭万年,契机只在一念之间。悲夫!”
袁世凯垂危之际,自知不久于人世,赶紧召集徐世昌、段祺瑞等入中南海安排后事。他在确立继任者时,犹豫不决。当一直迷恋太子权位的袁克定问及日后的权力给谁时,袁世凯只虚弱地挤出两个字“约法”。
按照《大总统选举法》的规定,前任总统所推荐的三人,将作为总统的候选人,从三人中选出一人为总统,名单写于嘉禾金简,藏于金匮石屋内。袁世凯死后,众人都以为金匮传人必定是袁克定。可当人打开时,诏书只写三个名字:黎元洪、段祺瑞、徐世昌。
袁世凯称帝,除了杨度等君主立宪人士蛊惑外,其中最严重的是长子袁克定伪造《顺天时报》,营造日本支持袁世凯称帝的假象。
而与他的长子袁克定因贪图太子之位不同的是,袁世凯的次子袁克文。因反对父亲称帝与父决裂,逃至上海加入青帮,世人称之为:"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作为民国四公子之一,一生放浪不羁,经常出入风月场,很快就把继承的遗产花光。病逝时,他的丧事都是由青帮里的兄弟凑钱帮他办的。出殡的队伍里,也多是些黑帮兄弟与妓女前来送葬。方地山曾为他撰写碑文:"才华横溢君薄命,一世英明是鬼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