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简被一道语文作业难住了,问我该怎么做。这道题是:找出三个很难懂的词语。
“你找不出来三个自己不懂的词?”
“没有。”
“那你问我的意思是,让我来猜你可能不懂哪几个词?你都找不到自己不懂的词,让我来找你可能不懂的?”
“可是题目是要找三个。”
“那你是要撒谎还是想要我和你一起撒谎?”
拿过来一看,确实找不到。同时也很纳闷,为什么五年级会有这么低幼的语文课文。看了一下出处就明白了,节选自《呼兰河传》。但也更加生气,一段对祖父的回忆节选出来,非要分析中心思想,萧红女士知道了也不会开心吧。如此大白话的语言非要找出深刻的词汇,是不懂“黄瓜”还是不懂“狗尾草”。
呼兰河传
这一段回忆在小说里,拿掉也不会对整个小说有什么影响,但要表达对祖父的思念,没有比一个孩子视角的回忆更温暖,更有画面感了。并不是可有可无,但非要分析就过分了。
在我的印象里,入选语文教材的作家,没有一个是开心的,让作家本人来做语文老师出的总结中心思想的题,作家本人都没办法得高分,自己的作品。
一个中国式的讽刺。
我跟简简说,这是一本很厉害的小说里的一段,萧红是位很厉害的作家,她写的是自己家乡的故事,这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如果你真的找不到很难懂的词,你就如实描述:通读全文,没有很难懂的词。
我问简简最后怎么答的这道题,她说她写了“马马虎虎”,“光芒四射”,“锄头”。我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她说因为如果她不这样写,老师就会判0分,然后订正还是会让她这么写。
……
道德经-第十一章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注解】
三十辐车条搭在一起,共用一个轮毂,正因为车毂是中空的,才能使车轴有运转的空间,如此才能行驶,有车可以使用。和稀泥烧制出容器,正因为中空无物,才能发挥盛装的功用,让我们有器皿可以使用。建造房屋时,总要在墙壁上开凿孔洞,留出门窗,以方便人的进出及采光,正因为有门窗透光,有空无一物的空间,才能发挥居室的功用,让我们得以有居住的空间。物质实体的“有”,要想发挥其价值和功能,必然要依托于“无”。“有”的实体可以直接拥有,是实在的利益,价值,实体。“无”留出空间,看起来空空如也,却正因为什么都没有才可以使用。有玄牝之门的意味,天地如风箱,看起来空无一物,却有生生不息的流动,正因为空,所以生生不息。
三十根辐条聚集在车轴上,就有了车轴中心的空虚之处,如此车子才能正常运行,也就有了真正的作用。搅拌并揉捏泥土,将它做成器皿,而器皿有了中间空虚的地方,才能盛放东西,这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修建房屋,让整个房屋之中有足够用来摆放家具并居住的空间,这才有了一个房屋的实际作用。
由此可见,如果对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材料进行改造,就会使这些材料本身产生作用,而改造材料时出现的许多看不见摸不到的元素也会产生作用。在有形与无形相互依存的同时,发挥的作用也是相互依存的,人们往往用有形的物体来制造无形的元素,在使用之时无形的部分也有自己的功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