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这个人性格不好,老是爱发脾气!"
表面听起来,没什么不对,一直以来我们看到的好像真的如此,温和性格的人不轻易发脾气,性格急躁的人时时怒火中烧。
那么,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
假如现在你走在路上,有个人突然走过来,打了你一巴掌,你会怎么想?
有人会想:我为什么要无缘无故被打,我觉得吃亏,我得打回去。
也有人想:这个人是谁?为什么无缘无故打我?问清楚缘由。
这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决定了他们的应对情绪和行动,第一类人会马上愤怒地和对方打起来,第二类人会谨慎问清楚为什么打自己,必要时可能远离这种垃圾人。
是什么让这两种人的应对办法和情绪不同?
02
可能你已经明白了,没错,是思维方式。
我们曾经以为情绪是这样产生的:
外部刺激→情绪反应
事实却是这样的:
外部刺激→思维方式→情绪反应
只是很多时候,我们思考的这个过程太快了,还没有意识到的时候就已经做出了情绪反应,以至于与我们认为情绪反应是直接出现的。
这涉及到心理学中的一个ABC理论:
【ABC理论】:是描述遇到外部刺激和做出反应过程的一个心理学理论。
A是activating外部的刺激,诱发性的事件,比如领导批评,比如别人的讥讽,比如很糟糕的结果等。
B是Belief,思维方式,指你如何解读外部糟糕事情。
C是Consequence,事情的结果,最终的行为和情绪,指你最后做出的反应,你的情绪和行为。
ABC理论认为,情绪行为C并不是由外部刺激A直接决定的,而是由思维方式B所引发的。
所以,要从根源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最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思维方式,对发生的糟糕事情进行积极方向的解读,我们整个人的状态就会更好。
03
假如在工作中我们压力大的时候情绪糟糕甚至失控,怎么办呢?
要改变心理韧性,也就是改变思维模式,进而改变情绪管理能力。
改变思维方式,就意味着要改变必须型思维方式。
A.必须型模式的思维漏洞
必须型:“绝对要……”的思维模式。
认为我们必须完成这个任务和目标,绝不接受任何无法完成目标的理由和结果。
不符合逻辑:没有什么事情是必须的,只不过是你能不能接受。
不符合事实:凡事都有多种可能性,有很多事情是出乎意料的,没有办法控制。
带来很大的压力:一旦必须的任务没有完成,心理落差会特别大。
B.愿望型思维模式
愿望型:“最好这样……”的思维模式。
认为我们最好应该完成这样的任务和目标,但是没完成也可以接受。
要增强心理韧性,就是从绝对要求变成最好这样的相对愿望。
愿望型思维模式,更符合实际也更能调动自己的热情和积极性。
如何从“必须型”转变为“愿望型”
五个步骤:
第一步,要肯定你的愿望或者目标是有重要价值的;
第二步,要去否定绝对的要求,这不是必须的;
第三步,要考虑多种结果的可能性;
第四步,客观评价坏的结果并承担责任;
第五步,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实现最好的结果。

你,学会了吗?我是sherly,一名职场咨询师,每周更新职场和思维相关知识,快关注我哦!添加我的微信,备注:来自简书。我会免费送你一份独家秘籍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