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听了猫叔的《2018年剽悍年度有讲》分享。
到现在为止这堂课我听了不下十遍,越听越对猫叔用这种免费的方式来分享感到疑惑。
如今知识付费成了再正常不过的事情,都说投资自己是最好的成长。
统计了一下回听猫叔这堂课的次数69万+,如果按报名人数折一半算,也有30多万人参加了猫叔的课程,可见猫叔的影响力之大。这种纯干货的课程应该收费而且应该是价格不菲才对。
可是课程却是免费的,感觉捡了一个大大的便宜。
听过很多关于网上知识付费的人年入百万的例子,对猫叔这种纯分享的行为,增加了几倍的敬意。
再听分享内容,足足四个小时,听后让人感觉受益匪浅,这简直是把”看家的老底儿“都分解出来了,只一堂课就能看到他的专业能力。
虽然我从前没有听过猫叔课,也没参加过他的训练营,他的这种分享行为已经吸引力了我,感恩他的无私分享。被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
再回头看看小程序打卡,我是在无意中加入鱼哥的《每天10分钟学习写作》打卡程序中的,在闯第二关时就被这种打卡方式吸了,如今不知不觉已经进入54关。
在这个打卡群里,感觉不仅可以实实在在的学到写作方面的技巧,更能坚持写作的信念。打卡群对我这样想学习写作的人来说帮助非常大。
群里我可以阅读到学员的文章,鱼哥点评的优秀学员的文章就是为学员们立标杆,这样被点评的学员感觉冲劲十足,想模仿的学员信心满满。
虽然我是在打卡群建立三个月以后参加的,但这丝毫没有减弱我对鱼哥的尊重。
每当我自己在写作中有些迷茫时就会看到闯关打卡前,鱼哥关于写作的分享。
这就好比一盏指路的明灯,让我有十足的动力坚持去写,有信心去应对自己的不足。
让我感觉跟对了人,做对的事。
网上知识付费鱼龙混杂,曾经加入了两个类似的写作群,在群里没几天就听到群主说“我忙晕了,忘记了主题内容…”,
之后又是”我忙着参加某某训练,不能坚持打卡…”
感觉TA办那个打卡群就是为了赚钱,根本没有把我们这样的粉丝当回事。
再看TA的分享都是噎着藏着的,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对跟随TA的粉丝们完全是一种提防的态度。
付费加入这样的群真是让人感觉不值,分分钟就想逃离。
如果要是免费的听一次就不想再听下一回,感觉对自己的时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给粉丝们不好的印象,马上就想取消关注的,更别说什么转化率了。
我也只在那个群里坚持了一个月就毅然决然的退出了,人只有亲自参加过才能甄别出优劣,才能判断谁更值得去加入和跟随。
一年来,付费的,免费的各种课程听了不少,也对选课有了想法。
网络营销是一种趋势,也许在未来的某一天人人都自觉不自觉的加入其中,对想加入这个行业的人有一点点建议。
1,建立自己的专业度
网络营销是销售人而非产品,鱼哥写作九年,他向学员分享自己曾经在写作上踩的坑,只要学员认真借鉴都可以避免。
他分享的写作技巧,只要学员们灵活应用效果极佳。
他从来遮掩写作是一个长期过程,跟随他一起学写作只是相对少走一些弯路但绝不是捷径。
由此可见他在写作上是很专业的,对学员是负责的。
专业,从来不是在嘴上说出来的,让别人认可,感觉到你身上的专业,才能证明你真的有专业。
不是你参加了几个训练营,写几篇文章就能让人认可的,只有学员们从你身上学到真正实在的东西才能被认可。
2,任何销售都有信任为基础。
如果说专业需要一段时间修炼,那么信任度确可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来。许多公众号粉丝粘度不够,就是败在了信任度上。
不要低估粉丝们他们可以不是专业人士,但是对内容是否值得学,几分钟就可以判断出来,听到假、大、空的话,分分钟就想逃离。
无论向别人宣传自己多么专业,加入能收获有多大,一旦人们发现不像宣传的那样真实,就会对你的信任一降再降。
3,让人有美好的体验感
有一种效应叫做杠杆效应,利用在社群中最合适不过。
杠杆效应的精髓就是排名次,我们都打过游戏,看见过游戏的排名,当我们投入其中总想超过排名在我前面的那一位,这就是所谓的杠杆效应。
如今再看鱼哥的打卡群,己有1000多位小伙伴的加入,当时我加入时,学员不足800。
没加入鱼哥的训练营,是因为没有闯下99关。
人只有在还没到达某个地方但却能看到希望,就会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向往。
这就是一种美好体验。
罗振宇说,”提供服务之前就要想好两个问题,
一,要稳定的提供服务
二,迭代提升
如果提供的服务做不到这两点就会变成反扑回来的抱怨。
这样的道理在《疯传》和《行为设计学》这两本书中也有类似的论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