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写作者而言,需要尽早明白和洞悉文字创作的规律,在所有写作规律中,有一条至关重要却不易被人注意的秘密——
这一秘密就是文字本身的节奏!
文字节奏,事关语言的质地和精准度。
几乎所有人都喜欢和痴迷音乐,原因很简单,就是音乐的旋律美,即音乐的节奏感和韵律性。
我觉得一首歌能否广泛流传,得益于音乐创作者对节奏的把握和掌控!
成功的音乐,会让听者不由自主的手舞足蹈!
而文字创作者(写作者)也像音乐人一样,写出的语言要有强烈的节奏感,方能让读者与作者产生心灵共振!
所以,一个成功的写作者就是利用节奏与读者一起翩翩起舞!
意大利语言大师卡尔维诺在其著作《新千年文学备忘录》中,谈到达芬奇描写想象中的海怪的一段描写,达芬奇对其做了两次修改,堪称是重视文字节奏的经典范例!
原句:
啊,多少次你耸起乌黑的脊背,没出于浩瀚海洋的波涛间,大山般压过 来,风度优雅而庄严!
接着他加上“翻腾”一词,试图增加海怪运动的气势:
多少次你没出于浩瀚海洋的波涛间,风度优雅而庄严地翻腾于水中。你耸起乌黑的脊背,大山般压过来,把波涛击败和制伏!
但是“翻腾”一词似乎消弱了她要唤起的宏伟和威严的印象,于是他选择动词“破”,并改变整段文字的结构,以准确的文学判断力赋予该段文字紧凑感和节奏感。
啊,多少次你没出于浩瀚海洋的波涛间,大山般压过来,把波涛击败和制伏,耸起乌黑的脊背破浪而来,风度优雅而庄严!
卡尔维诺无比感慨的评论说:
达芬奇对这个几乎象征着大自然庄严力量的幻影的不倦描写,使我们得以窥见他如何运用想象力!
而这想象力,具体来说,就是写作者对场景的高屋建瓴的准确把握,对所阐释道理的逻辑滴水不漏的操控,以及对读者认知水平、生存环境的精确洞察!
写作者必须训练这种先于文字的想象力!
这想象力就是构思文字节奏!
如果没有这种想象力,写出的文字杂乱无章,就沦为一堆自说自话的噪音,就失去与读者的默契和桥梁,令人紧皱眉头、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其实,所谓的节奏,从大了说,是文章的脉络、布局,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决不可太过随意、马马虎虎;从小了说,是对语段的结构顺序、句子的语气语调、一字一词甚至标点符号的推敲斟酌!
美学家朱光潜有一篇文章《咬文嚼字》,说:
在写作上,必须咬文嚼字、锱铢必较,有一字不肯放松的精神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此言得之!
他所举的李广射虎的例子,是注重文字节奏的又一绝佳范例!
大家感兴趣可以百度一下看看。
写作,就是作者利用节奏寻找与读者的心灵共振!
注重节奏,就是寻找最佳的表现方法,让读者轻松、愉快地与你共赴舞池,默契、共鸣,心有灵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