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松浦弥太郎是个日本人,这当然是句废话,但他被称为“最会生活的日本人”,这是件了不得的事,因为讲究生活的日本人很多,我去过日本关西一带,小庭院、枯山水、家具、小物,收拾得很是精致。
“最会生活”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生活”这事是可以比较的,跟福布斯榜一样,大家比的是钱的多寡,生活家比的则是过日子的几个维度。大家也许会好奇,过日子怎么比?过日子,四个字——衣食住行,会穿、会吃,居家讲究,出门讲究,就比这些。
那么松浦弥太郎是怎么被冠以“最会生活”的呢?他穿的讲究,量身定制的意大利Fray白衬衫,苏格兰YURI PARK的针织羊绒衫,搭配一件Paul Harnden的外套,雨天拿一把Fox Umbrellas的伞,冬天戴Dents的皮手套,对了,还得塞一块亲手熨烫过的Hermes手帕……他吃的也讲究,有固定去吃的料理店家,必点料理店最拿手的那些,我在京都路过一家怀石料理店,10万日圆(6k)的人均消费把我吓尿了……居住、个人形象、听的音乐、看的书,凡此种种,他皆讲究,所以被评为“最会生活”的人咯。
以上这些他使用的物件都记录在他和另一位会生活的女士伊藤正子合著的书《好物100》里,而松浦弥太郎好多生活上的习惯,比如“每两周理一次头发”,“保持指甲的长短合适”、“每个礼拜买一次花”等则记录在他的另一本书《100个基本》里。
各位看完可能会想:尼玛,不就是有钱买好东西吗?
尽然也不尽然。首先你得有钱,其次你得知道哪些是好东西,然后你还得能买到,再者还有些不是靠买的,而是得身体力行,不如剪头发、修指甲、保持良好的仪态、心态、神态……
2、
所以做个“会生活”的人是不容易的,事实上他跟做个有钱人、有学问的人一样难。据说王朔对成功的定义是“什么叫成功?不就是挣点钱,被SB们知道吗?”,我想应该把“SB们”改成“很多人”,其实各个领域的成功都是一样的……成功的作家—不就是写点东西被很多文青知道吗?成功的企业家—不就是会做买卖被很多创业青年知道吗?成功的生活家—不就是会过日子被很多小资知道吗?
我们可以推导出成功的两大要素:一是有东西,二是被知道。你有的越多,被知道的可能性越大,被知道的人越多,你就越成功。松浦弥太郎很符合成功生活家的标准,他开了一家独特的书店COW Books,他有一份令人羡慕的体面工作——日本生活达人追捧的《生活手帖》杂志主编,他穿的讲究,上面写过了,对了,连内裤都得穿Schiesser的;然后他被很多人知道,他写了很多书,都是关于他怎么对待生活的——《今天也要用心过生活》、《找到人生的好感觉》、《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暂新的理所当然》等等,书都卖得很好,所以他就被很多人知道了,包括很多中国人。
各位不要认为我在讽刺“成功”这件事,我很敬佩且羡慕在各个领域成功的人,有钱的、有权的、有妞的,有文化的,真心的敬佩,因为对我而言做到这些是很难的。
3、
这个世界简单的很,有题就有解法,所以有成功就有成功学。我高中时有阵子读很多励志成功学的书,拿破仑希尔、安东尼罗宾、戴尔卡内基的,我也不羞于承认还看过一丢丢陈安之的。那时候如果老师派我去非洲卖鞋,我看到赤脚的非洲人,会乐观的想“他们都没鞋子,这个市场好大!”
看到上面这个段子微微一笑的人,你肯定读过成功学。后来我觉得成功学是骗人的,逻辑不通嘛,而且瞎鸡巴乐观这事真挺难做到的,所以我就放弃了。做公司时我一边读《从0到1》、《创业维艰》这些讲创业的书,一边读松浦弥太郎的书,我想我得既企业成功也得会生活啊。结果如你所见,我既不是成功企业家,也不是生活家。
最近又重读了一遍松浦弥太郎的书,我忽然明白了一些道理。有一天我读着读着把松浦弥太郎书里的“生活”字眼换成“公司”字眼,发现两者竟然是通用的。比如松浦在《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里写“给对将来感到不安的你,只专注于此时此刻你眼前发生的问题吧”,改成公司“给对公司未来感到不安的你,只专注公司眼前发生的问题吧”,后一句正是《创业维艰》里提到的,也是《火星救援》里马特呆萌说的“开始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第二个、第三个,解决了足够多的问题,就能回家了”。
所以呢,成功学没错,企业成功学也没错,生活成功学没错,只是我们不信,且不去做。
4、
当然,成功学都不只是简单的几句话,不是阳明心法“知行合一”四个字反复念就行,经我琢磨,它是由几个体系组成的。
第一个系统是坚实严密的价值观,是的,你必须要笃定。第二个系统是细则明确的执行条目,没错,你要有行动规范。第三个系统是自觉自勉的行动力,bingo,你得拼命。
这三个系统缺一不可。价值观要严密到你没时间质疑,不会惶惑,派去非洲卖鞋也能真心想“这市场真大”,松浦弥太郎的生活价值观都记录在《找到人生的好感觉》、《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给40岁的崭新开始》里。执行条目要尽可能细化到方方面面,就像21条军规,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一样,松浦弥太郎的条目记录在《100个基本》、《好物100》里。第三个系统没有书教你,这是由个人野心、欲望催动的。
当然有时候大约还需要一些运气。
5、像松浦弥太郎一样过日子
如果你想速成,有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读三本松浦的书,按照我上面写的三个系统把松浦的话找出来各20条,坚定不移遵照执行:穿Fray的白衬衫,YURI PARK的针织羊绒衫,Paul Harnden的外套,用Fox Umbrellas的伞,Dents的皮手套,以及Hermes手帕和Schiesser内裤,然后去一家好理发店找Tony剪个头发,你就能马上改变形象了,看上去很会生活。
不过速成的东西往往也是速朽的,你很快又会回到屌丝或土豪形象,如果需要像松浦弥太郎一样过日子或者琢磨明白自己想怎么过日子,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那么,继续往下读咯。
6、一套坚定的生活价值观
我小时候经常跟我母亲去各种庙里,她总是在重大事情前去求签,求神佛保佑。我母亲识字不多,但能辨认上上签、下下签,她执拗的认为上上签就是好的,所以求签时,她会先把要拜托的事说给神佛听,然后摇签筒。
如果掉出来下下签或者中中签,我妈就会把签放回去再求一遍,跟神佛说“您老人家想清楚了吗?再细细想想?”虽然语气虔诚,但我总觉得有威胁的意味,所以这么下来,我妈总能拿到上上签。她就心满意足,她就对生活充满期待。
有人说,这么求神不是自欺欺人嘛?嗨,朋友,求神本来就是自欺欺人,所以一定要骗自己更狠一点,骗到自己心满意足。价值观也是如此,有对错和高低之分吗?我认为大部分是没有的,除了那些触犯法律的之外。所谓价值观简单说就是你工作、生活的追求和目标。既然没有对错,有差别的就是是否坚定了,是否能让自己笃定地去做了。
但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我们总是会羡慕别人怀疑自己,更多的人是连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都不清楚。成功的人必须很明确——我要的是上上签(我母亲在抽上上签这事上是成功的)。
松浦弥太郎便是如此,他的生活价值观大部分记录在《找到人生的好感觉》、《不能不去爱的两件事》和《40岁的崭新开始》这三本书里。摘录下来也跟别的成功学并无多大不同:
“思考并拥有个人的目标和梦想。”“是生活而不是工作让我们之所以为人。”“迷失的时候,选择更艰辛的那条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入下去不断磨炼、挑战。”“常对自己投资,为体验花钱,不用贫穷的方法学习。”
经常看我书评的朋友会发现我不爱传递书中的观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即所谓的“纯干货”,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作者的”或者“我的”,它不能是你的,这也是我们看了那么多书,听了很多道理却依然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原因。你需要的是方法,通过方法建立自己的系统。
所以,朋友,价值观不要向别人借,不要照搬别人,此人之肉彼人之毒,不论是曾国藩的还是松下幸之助的,不论是欧阳应霁的还是松浦弥太郎的,只有你自己的是你的。读完这些书后,花上一个月认真思考,建立自己的,有三个标准:全面、清晰、坚定。
7、一套翔实的生活指导守则
那么,我们假定你已经拥有一套跟松浦弥太郎相似或很不一样的价值观了,这都没关系。光有语录是不够的,我们需要明确的行动,这时候我们需要一套翔实的生活细则。
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过经验,在每年年初或者学期初信誓旦旦制定了一套生活时间表:7点半起床,去跑步,然后吃早饭,8点半到11点半读书,11点半做饭……诸如此类的,我们大部分人都坚持不到1个月就放弃了,原因有三,一是它不是基于坚定价值观建立的,二是你个人不够自律,第三个原因就是你没有把它们上升到人生基本信条那么重要的高度。
松浦弥太郎有两本书,一本叫《100个基本》,另一本叫《好物100》,这两本书把松浦的生活像图钉钉画片一样钉在墙上,从穿衣到吃饭,到个人形象打理,到居家,旅行,方方面面他都很明确自己该如何。所以他买内裤不会像我们今天穿凡客,明天穿耐克,后天穿CK,而是经过比较确定了Schiesser内裤,并买上好几条,两月就换新。
同样的行为在企业成功学家大前研一还有Facebook的老板扎克伯格以及苹果的乔帮主身上也有,大前研一说他买衣服都是同样的衣服买上一打,每天换着穿,不用再为买衣服考虑,扎克伯格长年就是T恤衫,乔帮主的牛仔裤+三宅一生T恤衫也是这个道理。
所以,尝试、比较、然后确定下来、变成信条,这是让生活很多方方面面的小事确定下来的方法,当足够多的小事确定下来,你的生活形态就确定下来了。继续拿内裤举例子,你要先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如果你的价值观是“越是看不见的地方越要对自己好”,那么买Schiesser内裤或更贵的,如果你的价值观是“看不见的地方那就无所谓咯”,那你可以买凡客的内裤,如果你的价值观是“约炮时穿条拿得出手的内裤”那你可以平时穿凡客约炮穿CK。
以此类推,逐渐把各种物品确定下来,把各种生活习惯确定下来,便也就把自己的生活定型下来了。所以其实《100个基本》和《好物100》我们并不需要照搬,除非你要跟松浦弥太郎过的一模一样(据我所知得花不少钱),我们需要的是思考、尝试、比较、确定,然后拥有自己的100个基本和好物。
还要说的更清楚?好吧,我把松浦弥太郎的生活细化分支和关于细节的确定整理成一个思维导图,时间关系,我并没有把全部都放上,放上也看不太清楚。松浦的这个只是参考,你需要有你的。
8、接下来,Just Do It
我知道有人看了这个思维导图一定会问:这样生活还有意思吗?我虽然不知道松浦是不是用思维导图,但我确定他一定有一个自己的方式整理了操作守则,而且远远比我上面的那个图详细。
把生活确定下来和把生活固定下来一层不变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从树根到树枝到树叶,理清楚,然后根据自己的变化可以变树叶,比如你现在觉得优衣库的内裤就挺好,那你可以穿,过了一年,你看过了许多美景,品尝了夜的巴黎,踏过下雪的北京,你觉得MUJI内裤更适合你的丁丁,那把树叶改了。这就叫确定,确定的作用是这一年这一段时间你不困惑。
另外,“有意思”是一个虚指的词,很多说别人没意思的人,往往不知道他想要的有意思是什么。还是那句话,松浦弥太郎的生活对你来说不一定有意思,但请你找到你想要的“有意思”。
还有人会说,我查了松浦用的那些东西,好贵啊,这不还是得有钱吗?没错,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你还是需要有一些钱的,但更重要的是你为你想要的生活付出努力的决心。王阳明说“知行合一”,这四个字实在难做到,比如我们知道婚姻要基于爱情,可是有多少爱情已经殆尽的婚姻呢?
松浦弥太郎是一个“会生活”的人,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努力的人。
尽管身兼数职,事务繁杂,松浦却始终恪守着清教徒般规律的生活。早上五点起床,跑个马拉松,晚上五点半结束工作,七点和家人一起用餐,十点准时睡觉。经年如此。三个人以上的聚会,他尽可能不参加。他最爱的食物是咖喱饭,但每年规定自己只能吃三次。“严于律己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生活。”松浦的这句话,足以诠释他的整个生活美学观。
9、关于没说完的话题
不管怎么详尽,总有遗漏的话题,比如关于松浦弥太郎的金钱观,关于他的工作观等等。但我想这些不是最重要的,对我们而言,重要的始终是我们自己。
我们读书、思考、工作、社交、消费,这一切都是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别人的生活只是一面镜子,用来给自己一个参照。所以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我没像松浦那样成为一个生活家。原因一是我目前还做不到像松浦那样努力、那样决绝;原因二是我的价值观和松浦是不一样的,我有我的价值系统、操作细则,这些引导我成为我自己。
做自己认可的成功者,这是首要的。自己认可自己的成功,才有可能被更多人认可,也可能自己认可的成功没人认可,这是社会环境问题、是运气问题,不重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