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针对的现象是:大学生玩手机水课,平时时间主要花在玩乐,到了期末吐槽作业多压力大,开始寻求速成的良方,或者剑走偏锋找人透个题,作个弊,大学两年过去,感觉自己没有学到什么。尽管如此,仍然相信学习和努力有其意义,认为这是需要改变的人,是本篇的读者。
据我对自己所在的学校及身边人的反馈来看,各个层次的学校都有学生感到不充实不快乐的问题。有时我很疑惑,我们到大学里,究竟是学什么的?
有人说,大学是通识教育,本来就不是提供什么专业化、职业化的学习的,但是在基础教育如数学、逻辑等课程的教授上,也并没有让人感到打下了多么扎实的基础。
有人说,大学和高中不一样,很多人在大学适应不了是因为还是高中生思维,到了毕业季一搜应届生、职场,热门话题又是什么“有哪些学生思维”,好像一条职场>大学>高中的鄙视链就形成了。
个人认为,高中到大学,学习目的由高考的分数变为丰富简历,扎实技能,以便求职或考研,笼统来讲,则是变得“更好”。学习内容由高中几门课程变为专业+兴趣这一较为自由的发展模式,笼统来讲,则是变得“更好”最有效的学习材料。
可见,目的和内容看似转变很大,其实转变不大。但在学习节奏和心态上,很多人都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有的人是因为生活节奏变了,不再是高中的作息,渐渐也失去了高中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的人是发现大学有那么多新鲜事物,觉得,何必孤独而辛苦地走在学习的道路上呢?有的人则是找到了捷径,身边人大三时靠销售提成就可以月入三万,勤恳学习最后也未必能找到月入一万以上的工作,事实也是这样,刻意的、系统性的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古往今来都是如此。
倒退,像个高中生一样学习,对看似简单的基础的知识也留心,并告诉自己要记住,要考;仍然以学习填充自己大部分的生活;像高中时一样警惕诱惑;像高中生一样坚定地相信学习的力量,但是转变内容,转变方向。
我相信,高中毕业以后的学习,见效更慢,但回报更丰厚。
Q&A 自问自答环节
Q:只是描述了现象,阐述了观点,却并没有论证,也没有很实用的价值?
A:调整自己的期待值也是让自己能够坚持下去的一个方法,对一篇文章,每个人有不同的期待,就我个人而言,有时候一篇文章重要的不是它的内容,而是它能带来的启发,纯粹观点和描述的文章我也乐意看,至少作者表达了自己。
另一个原因是我有好为人师的习惯,我也不希望那么“讲师”,所以只是描述和展示自己的观点,我是这样想的,但我提到的那些人也未必是错的,更不用去争对错,如果对错没必要了,那么论证也没必要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