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名:Lithocarpus hancei (Bentham) Rehd.;
别名:硬斗石栎、赤皮杠、酒枹、棒椆、石山槁。
乔木,高很少超过15米,除花序轴及壳斗被灰色短柔毛外各部均无毛。小枝淡黄灰色或灰色,常有很薄的透明蜡层。
叶薄纸质至硬革质,卵形,倒卵形,宽椭圆形,倒卵状椭圆形,狭长椭圆形或披针形,长与宽的变异很大,长比宽为1.2-5:1,顶部圆、钝、急尖或长渐尖,基部通常沿叶柄下延,全缘,或叶缘略背卷,中脉在叶面至少下半段明显凸起,侧脉纤细而密,支脉一再分枝并连接成小方格状网脉,通常在叶面或两面均明显(硬革质的叶片在叶背不明显),两面同色,有时干后在叶面及叶柄有白色粉霜,叶柄长0.5-4厘米。
雄穗状花序通常多穗排成圆锥花序,长很少超过10厘米(则为单穗腋生);有时下段着生雌花,上段雄花,花序轴有时扭旋,雌花序2至多穗聚生于枝顶部,花柱3或2或4枚,长不到1毫米。
壳斗浅碗状至近于平展的浅碟状,高3-7毫米,宽10-20毫米,包着坚果不到1/3,小苞片鳞片状三角形,紧贴,常稍微增厚,覆瓦状排列或连生成数个圆环,壳斗通常3-5个一簇,也有单个散生于花序轴上,或同一果序上有单个也有3个一簇的。
坚果扁圆形,近圆球形或高过于宽的圆锥形,高8-20毫米,宽6-25毫米,顶端圆至尖,很少平坦,无毛,淡棕色或淡灰黄色,果脐深1-2.5毫米,口径5-10毫米。
花期4-6月,果次年9-12月成熟。
产秦岭南坡以南各地。
本种分布广,各地习见生于海拔约2600米以下的多种生境中。生于高山较干燥地方或苔藓林中的其叶片多为硬革质,长稍过于宽,顶端圆或钝,叶柄甚短,干后常有淡薄的白色粉霜,生于低海拔、较湿润地方的其叶片质地较薄,狭长椭圆形,顶部长渐尖,叶片的长度与其宽度之比可达5:1,叶柄也长;分布于四川眉山一带的其叶柄也很长,其坚果多为扁圆形,顶部近于平坦,壳斗和坚果都较大;分布于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四省区南部的其壳斗的小苞片常连生连接或不连接的圆环,其叶片质地一般较薄,通常长椭圆形。
树皮暗灰或褐灰色,厚6-10毫米,不规则纵向浅裂,小片状剥削,内皮淡棕色,木射线刀刃状。木质部的心材与边材区别分明。心材淡棕色,年轮呈菊花状。材质颇坚实,密致,干后易爆裂,在广西兴安一带,称之为黎木。用作农具柄,在湖南用以制扁担等材,在广东北部各地,除作农具材外尚用以养殖香菇。
(摘自《中国植物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