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导语:
“我们拥抱时间,我们与时间成为了朋友“
#我们保持思考,我们变得终身优雅#
如果不是这次疫情,我想我人生中自从投入社会工作以来,从来没有连续休息超过7天以上,因为对机会的焦虑,对知识的焦虑,对未来的焦虑,对当下的焦虑,让我害怕被时代抛弃,尤其你生活在一个节奏和效率都极其讲究的地方。曾经写过一篇关于“你的焦虑里藏着不自信”,那也是我日夜奔赴的不安全感。
焦虑的来源是从小镇青年到都市的各种稳定带来的不适感和一切的变化中,昨天和一位老友凌晨聊写作,还说到这个问题。我们追求在区域扎根,领域扎根,可是社会的变化带来一切不稳定,让我们自己本身要变成可适应性的移动物体,环境其实本质上来说一直处于变化的,我们应对变化能力也是一直在提高。
你一定也听过“我们觉得每天都要拼命的赶路一样,否则会落后,会被同龄人落下”,“没有雨伞的孩子要拼命奔跑”,仔细想想这些话是多么的没有道理,最近在一些社群里被一些大学生提问,如何专注某个领域,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我给其中一个大二的学生回答是这样的:”你会慢慢在实践的过程中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你还年轻,可以多领域的涉猎,然后再聚焦你感兴趣并适合你的,如果你是那种特别清晰的人,可以早早定位,如果觉得自己迷茫,就去更多的领域学习,行业思维都是相通,你在别的领域学习的思维模式,未来都可以运用到你想要做的那件事情上。”
世界会因为审美多样化,思维多样式,观点不一致,才变得更加神秘并且有趣。
每个人可以适当的停下来思考自己,中国在这次疫情中也小小的打了个盹,举国上下暂停一下,我推崇的人生暂停不是放弃与逃避,而是休息,就像走路一样,你累了就应该休息,而不是耗费体力继续奔赴远方。分享一句话:当你不知道你是被什么东西控制时,你会在圈圈里一直轮回。那么,梳理自己的系统就显得尤为关键。
在之前的一段时间里,每天拼命的学习,各种付费app,手机上的学习软件多到内存不足,事实上碎片化的学习带来的就是认知的残缺,你的知识与技能信息都是不完整的,随着内心的想法越来越多,思考人生的意义也越来越频繁,为此感到的不安也曾一度吞没自己,经常会感到浮生若梦,佛系虚妄。如果有任何一天,比如没有认真学习或没有与人长谈人生观点,没有在工作中有所收获与认可,便会感到真切的恐惧感。为此,也会常常牵动不安的情绪,变得紧张无助。感到自己被自我捆绑其上,被推着走向终点,想要呐喊尽管无用,想要抗争还是徒劳。每每在这样的矛盾中自我挣扎,经常会感到郁结心中。
认识我的人都会亲切的称呼我为“小太阳”“正能量女神”,我自我认知是一个非常乐观的人,总能看到万事万物好的一面。但是,与光相对的是阴影,有光的地方必有影子。这样被命运推动着向前所掌控的恐惧,时刻与我如影随形。白天,这匹暴兽偃旗息鼓。夜晚,它便露出獠牙,搅起深夜的哀嚎。
我聚焦并暂停自己开始的时刻,是我见证了很多幸福人的“悲哀”以后,这算是一种自我人生庆幸吗?显然不是,是在读了无数本书和自我的人生实践中,才知道只有当我们自我暗自较量,不与他人比较,才会收获真正的成长与快乐。
每个人即使再普通,也是最特别的,最独一无二的,都有自己存在的意义。(推荐阅读:即使平凡,也要每天思考)
我们每天都忙碌于一切,会做很多的事情,但好像都没有做好,有的时候特别努力也很认真,好像还是做不好很多事情。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困惑,然后也会开始自我否定和怀疑,那有时候社会就是这样,我们拼尽全力去做的事情,不如别人随意做做。或许有的人用的是他的天赋,而你在用自己的短处在比较,结果自然不对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的领域,每个人都自己的优势,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在忽视自身的优势,放弃天赋,偏要活成别人眼中的励志青年,只关注提升自己的不足,而忘记取长补短才是人生大智慧。
如果你也跟我一样曾经没有安全感,或者迷茫,不妨停下你快速的步伐,用心思考自己的优缺点,内观下自己,未来要去向何处,过怎样的生活,去往何处,就可以倒推现在的你要做甚么。
学习了那么多大道理,不要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要明白大道理多少是适合自己的,又有多少沉淀下来生发出自己的智慧,每天都在向外求,真正自己的需求是什么,有过多少向内求诸己。
真正能让我们成长的永远是向内,向外是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内外联动,人生才能平衡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