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会深陷对自我的怀疑之中,每个人都有一把尺子想要去丈量自己在世界上的价值和分量,但时常会受到打击。
如果我们总是从别人的评价中去认识自己,也许能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一些问题,但也可能会放大恐惧和焦虑。
最近在重温史蒂芬科维的书,感恩曾在十年前为我指引了人生的方向。遇到困难挫折我更习惯于去书里寻找答案,以人为镜,以史为鉴。
史蒂芬科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曾写道:从这200年来的作品中,我注意到一个令人诧异的趋势。
前150年的论著强调“品德”为成功之本——如诚信、谦虚、忠诚、节欲、勇气、公正、耐心、勤勉、朴素和一些称得上是金科玉律的品德。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就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它主要描述一个人如何努力进行品德修养。
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人们对成功的基本观念改变了。由重视“品德”转而强调“个人魅力”,即认为成功与否更多取决于性格、社会形象、行为态度、人际关系以及长袖善舞的圆熟技巧。
这种思潮朝两大方向发展:一是着重人际关系与公关技巧;二是鼓吹积极进取的心态。
近50 年来讨论成功术的著作都很肤浅,谈的都是如何树立社会形象的技巧和如何成功的捷径。但这种“阿司匹林”和“创可贴”来治疗心灵痛苦的方法,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治标而不治本。
有时似乎取得了暂时的效果,但是深层次的问题没有解决,不时又会重新浮现。
在我看来,也许品德和方法可以理解为成功的“道”与“术”。
但是成功的定义又是什么呢?搜了下百度,某个高能答主说:“成功是指人或动物通过有意识努力,达到了预期目标。
成功在动物世界里没有对错,一切都是为了竞争资源。而在人类社会成功还有另外一个衡量维度,即那些通过合法的且符合道德约束的行为到达预期目标的人被称为“成功的人”。
那么什么样的人生算是成功的人生?我们可以列出一大堆关于成功的标准:家庭幸福、事业有成、身体健康、充分发挥自我潜能、生活得有目标有追求、在专业领域有所造就、取得广泛的认可和尊重、对社会有贡献、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们每个人对成功都有不同的定义,在不同的年龄段也对成功有不同的定义。这来自于我们的个人经历、价值观和对生活认知的不同。
这些年我对成功的定义也在不断改变,小时候以为成为科学家、作家才算成功;中学觉得做主持人、演员、企业家似乎也不错;结婚生子后觉得家庭与事业能做到相对平衡就是成功;在专业领域沉淀了一段时间后觉得能通过帮助人获取价值认可和报酬,在专业领域有所造就就是成功。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要尽可能地对更多的人有好的影响。影响的人越多越好,影响的程度越大越好。
这样优秀的人也不乏存在,我称他们为榜样,但是也有很多在我看来并不认同但是却越来越有影响力的人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我想也会有很多人像我一样曾感到迷茫,要么会怀疑自己价值没有被认可是因为自己不够好,要么是认为很多“术业”的东西不够精,需要学习。但如果以此作为衡量成功的标准显然也误入歧途有失偏颇。而且你会发现用“术”的东西越用越累,而用“道”的东西越用越轻松。
那么到底什么是成功呢?通过近几年在世俗的摸爬滚打和灵性上的不断修炼,从观念经由一次又一次的颠覆再颠覆螺旋式的成长,想要的状态越来越清晰。
在我看来,真正的成功并非世俗含义的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也不是为了让自我膨胀起来而去影响更多的人,更不是把自己置于救世主的位置过分干涉介入他人的生命。
成功只和自己有关,那是一种生命状态。
是否能在一无所有的状态下依然对自己的存在有深深的安全感和确定感,并知道生长的方向和节奏。
是否能在资本的洪流中依然保持初心,坚守良知和道德的底线并不断完善自身的品德。
是否能在一件件大事小事中始终看到上帝的作为和生命的美妙,将思维永远朝向正面。是否能时刻觉察自己的内心小我欲求,让意识与高我极度合一。
最后,想引用一个我很喜欢的成功的定义。
文学家、思想家爱默生这样说:能够时常大笑并且心中充满爱;能得到智者的尊重和儿童的喜爱;能赢得真诚的评论家的赞许并能忍受虚假的朋友的背叛;能欣赏美;能看到他人的优点;能付出自己;能把世界变得更好一点——不论是以一个健康的孩子、一个花园小路、还是一个由你而得到改善的社会状况;能以无比的热情玩过、笑过、歌唱过;能知道哪怕只有一个生命因为你的存在而呼吸得更容易一些——这,就是成功了。
在这个已经如此复杂的时代,我们要简化我们的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