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说了我最近在给自己创造一些不知道是不是存在的人格属性,其中最具反思精神的是这个——逃避型人格。后来查了一下发现在医学上的专业名称应该叫做「回避型人格障碍」,主要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回避态度或无能应付。
想到这个词的过程是这样的。前段时间做了一个决定,然后一直在假装自己在为这个决定付出努力,事实上当然并没有干什么实际的事。之后有段时间不联系的朋友在社交平台聊天就总喜欢问,最近在干什么呀?在我的心境看来这句话的意思就是那件事你准备的怎样了?
平常自己懒惰无能无所事事的时候真是没什么感觉,一旦被别人问起来好像就不得不去反思啊我这段时间干了什么呀?好像什么也没干!啊怎么能这样?!所有的懒惰无能无所事事的瞬间都涌上心头在责问自己你怎么能这样?!这种感受当然不怎么样,于是「逃避型人格」的我就希望赶紧把这个问题搪塞过去,阻止别人问也阻止自己回忆那些碌碌无为的瞬间,假装自己曾经勤奋努力过的继续心安理得的碌碌无为下去。
说到这儿是不是已经有人中枪了,没中枪的来看你有没有这样的体验:
读书的时候考试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题就暂时放过放到最后做?或者直接拿到一张卷子会先挑选自己最擅长的部分?
领导布置一个任务如果有你不擅长的,比如给一个陌生人打电话,总是要拖到最后时刻硬着头皮才能上?
家里东西坏了也要拖到实在不能用了才叫人上门维修?
哪里不舒服也要拖到最后实在忍不了了才去医院检查?
在很多这样的场景中,我们往往把这样的行为总归到拖延症的范畴,但仔细想想拖延症的实质又是什么呢?你为什么总是拖着不去做这件事,而事实上你在拖延的过程中可能并没有在干什么自己喜欢的事情,只是躺在床上发呆,而且整个过程都还在为没有去干正事而焦躁不安?
对我来说这个场景往往是我拿着手机东翻翻西翻翻,并不知道自己在翻什么,也没获取任何有用的或有趣的信息,但我的潜意识里知道一旦我开始做哪项工作,我就要去卖力思考该怎么做,而且有可能即使我拼命想使劲想最后做出来的事儿还是不咋地,这就进一步证明了我的无能,而这一点是我最不想承认的,所以如果一直拖着,我的无能被证明的时间就无限延迟了。
比如我为什么迟迟无法开始写这篇文章,因为我很怕我不知道怎么写,而且就算写了写的也并不怎么样,怕写这篇文章中那些潜在的困难,我需要窥视自己的内心,窥视我的懒惰、愚蠢、无能,让我进一步明白自己读书太少、知识匮乏、文笔干涩、逻辑混乱,这些都是我迟迟不肯面对只要想到就让自己转移注意力赶紧放过的东西。
于是在此类相关活动中我永远持逃避拖延的态度,就算做也是要拖到最后一刻才做,自然质量更无法保证,也没有反复检查修改提升的过程,结果自然也不尽如人意,于是更没信心,更逃避,更拖延,恶性循环。
我们拒绝掉那些需要窥视自己内心的行动,在自己无能的事物面前拖延,实质上都是一种逃避,很多时候我们好像并不那么想看清自己,或者其实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是什么鬼样子但是希望把他深深埋藏起来不对外展露。
王小波说 :
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真是一语中的。
要我说呢,拖延症本身也没什么,如果你坦然接受,就可以少很多在准备做到真的开始这段漫长的时间里的焦虑不安自责,好好享受这段美好时光也还不错。
《涉外大饭店》里有段对话:
别担心到最后一切都会好的
要是还没好呢?
那说明还没到最后。
(这件事的其中一种解读是死亡是一切问题的终结……)
「过度放大完成某件事时可能遇到的未知困难」算的上是种人之常情吧,毕竟未知才是最恐惧的嘛。
不过要说「逃避型人格」的解决办法嘛,身为病友我倒还是有一个,那就是在任何时候都抱着「 解决问题的思维」 去面对问题,毕竟一切的自责,埋怨,吐槽都无济于事,要么干脆不想,一旦准备面对就是去解决问题的,如果能养成这种思维方式,相信也能在职场和社交活动中成为一个靠谱的人。
你看抱着就把这篇文章写完的态度,我不也写完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