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从大禹到商汤,再至文王、武王,及至周公,他们的做法虽然各有差异,但本质都是仁义之道。三代以后,先王的事迹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传承仁义的《诗经》就像不存在一样,孔子看到这种现状,于是写了《春秋》。到了孟子的时代,仁义之道行将断绝,孟子以各位先圣为师,决心将儒家正统精神发扬光大。
那么在现实生活中应该如何遵循仁义之道呢?孟子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概而言之,无非中道,看似灵活多变,其实都遵循一个常道,孟子讲了九个方面的内容。
一、可以选择索取,也可以选择不索取,但须提醒自己索取的时候容易伤害廉洁;可以给与,也可以不给与,但须提醒自己给与的时候容易犯施舍的毛病;可以赴死,也可以不赴死,但赴死的似乎容易误解勇的含义。如何选择完全在于一个义字,也就是“宜”,千万不可教条僵化。
二、以逄蒙学射于羿为例,说明交友择人,一要自己行得正,二要重视对方的品行,不能只看中术。
三、善恶不是一成不变的,西施不洁照样遭人厌恶,恶人斋戒沐浴,也可以祭祀上帝。
四、穿凿附会是小智,遭人厌恶,如大禹治水,行其所无事,由仁义行事,非行仁义事,才是真正的大智。
五、尊卑有仪,但不能违背礼。
六、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不仁、是否无礼、是否不忠,如果都没有问题,就不要在乎外人对你的态度。因此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忧的是如何成为舜那样的圣人,平时非仁不为,非礼不行,绝不会有什么焦虑。
七、大禹和后稷出世,颜回居于陋巷,这是时代不同的缘故,他们求道的精神是一样的。
八、匡章得罪于父,出妻屏子,看似不孝不慈,其实是因为孝而不得已。
九、面对外寇入侵,曾子和子思的做法完全相反,一进一退,但他们的宗旨是一样的,居其位谋其任,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人的长相都差不多,君子和小人的区别在于内心,也就是前文所说的存心以仁,存心以礼,而不在于外表。这是对前面几章内容的总结,君子处事有道,都是一样的。
可是,现在大多数的人为了求得富贵名禄不择手段,有了地位就表现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多么可悲可叹!
《孟子·离娄篇》要告诉我们的是,惟有仁政方能治国平天下,仁政在于修身,修身贵反身以诚,所谓至诚,则在行乎中道,依于中道,则权变如流,左右逢源。
全文还有一条暗线,孟子自认是仁义之道的继承者和守护者,既然当政者不能行仁义之道,便坚决不同流合污。
【《孟子》简读之离娄篇02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