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两头看见乱发脾气的熊孩子,有的父母会感慨,还是自家的孩子乖巧懂事,从不发脾气。
但是,从不发脾气的孩子真的只是因为乖巧吗?
不,他们很可能是生病了。
这是作家海夫人的新书《养育界限》中提到的一个案例。
这是一个七岁的男孩,刚上小学一年级。他是家里的长子,还有两个双胞胎妹妹。孩子的爸妈自主创业,是一个非常努力的家庭。
男孩从小被寄予厚望,被严格要求要懂礼貌、要优秀、要上进、要爱妹妹,还上了很多课外的课程。
在学校里,他没脾气,对谁都很好;很有礼貌,也从不拒绝任何人。是个典型的“别人家的孩子”。
其实,这个孩子生病了。他有越来越严重的抽动症。
这是因为,他失去了边界感。脾气,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边界感。没有脾气,就像一个没有边界的人,任何人随时都可以越界。
而被越界的人会痛苦、会压抑、会不舒服,这个孩子没法表达自己的这种感受,于是他的身体替他选择了抽动的方式来释放自我与平衡。
这是个很让人心疼的孩子。有时候,发脾气是在表达自己的需求,也是在宣示自己的边界,在捍卫自己的权利。
我们这一代父母,几乎都是被家长耳提面命要“听话”、“乖巧”、“懂事”,然而,没有孩子是天生就懂事的,他们都是被压抑着失去了边界感才变得懂事的。
怎么才能有清晰的边界感,是我们这一代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教育,我们也体验过太多界限不清带来的人际关系的困扰。我们没办法把自己都没有的东西给孩子,所以,海夫人这本《养育界限》是新时代父母都要补上的一课。
孩子有一点儿不满意就大吼大叫?
不给买玩具就哭?一不高兴就说“都怪你”?
这都源于亲子间的界限不清。不管是养育孩子,还是自我成长,我们都需要有界限意识。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
孩子不想去学校怎么办?
孩子拖延怎么办?
孩子不喜欢任课老师就不学那门功课怎么办?
孩子看电视要不要管?
孩子玩手机要不要管?
这些问题都能在书本里找到答案。
书中用的都是真实的案例,是在咨询中帮助家长在各种养育场景中有效识别界限不清导致的各种情绪纠缠、道德绑架,学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尊重与接纳,让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书里,海夫人告诉我们:妈妈要做家里情绪的定海神针!事实在哪里,边界就在哪里。真正的爱是看见、连接,而又有界限。家长学会区分情绪和事实,才有可能看见真实的孩子。
在养育中,对尺度的把握从来都是最难的,但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对如何养育孩子这件事的认识更清晰、更笃定!
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见,也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能学会真正地爱孩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