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二三书单*
01 阅读《教养的迷思》
02 书单图片:豆瓣网
03 书单来源:【一年300本】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57991/ade10455ed6b5ff7.png)
《教养的迷思》本书被成为史上最具争议的十大心理学研究之一,获得美国心理学最高奖“乔治•米勒奖”。
家长为孩子提供了成长的环境,即教养(nurture)。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57991/69966d678e69fa30.png)
作者朱迪斯·哈里斯(Judith Rich Harris),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作家。她在哈佛拿了心理学硕士,没拿到博士,毕业后没有在学术界继续研究,而是去当全职妈妈,养大了两个小孩后,她又重回职场,靠编写心理学教科书赚钱。
1997 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予杰出心理学作家的乔治·米勒奖。著有多本关于“儿童发展”的大学教科书、畅销科普书籍。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57991/bd8d88b7f37de0ca.png)
F1.人格发展的路径取决于?
人格发展的研究路径来自各种人性分析的不同,不同的观点影响着不同的孩子成长方式。
1.白板论:人生来平等,区别是后天形成的。
2.精神分析:孩子的人格取决于早期教育。0-6岁时关键成长期,决定人的一辈子。
3.阿德勒:不管先天怎么样,无论早晚都可以重塑性格。
4.高普尼克:孩子的学习方式和科学家一样理性且符合逻辑。
5.埃利斯:孩子经历什么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如何看待经历的事。
F2.“教养假设”是什么呢?
教养假设:如果父母能很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用爱与尊重来对待孩子,通过这样的“好教养”,孩子就能适应这个社会、管理好自己的生活、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传统观念是:影响孩子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家长的教养方式。
然而,在相关关系下,可能是并列的:结果才是原因。所有事件都是先与孩子有关,与父母才有关系。
又或者是会有其他因素形成的教养方式:如基因决定、生活的社区决定等。
F3.后天环境更会影响孩子的发展
影响子女成长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基因,第二个是后天的环境。而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注重后天的成长环境。
在后天的环境因素中,又可以分为家庭环境和家庭之外的环境,比如学校、社区等。那么,哪一种环境因素对孩子的影响更大呢?按照传统育儿专家的说法,家庭环境更重要。
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会有意地跟父母保持距离,这不是因为他们不爱父母了,而是因为跟父母关系太近的话,会遭到同龄孩子嘲笑和隔离。
所以,更为重要的是,也不能过度看重父母的教养方式,更多的是来自于孩子在家庭之外的环境。
1.孩子的先天基因:除了来自于自己,也来源于爱人。孩子的起跑线,是自己的结婚对象。
2.孩子的未来:取决于他们能否在集体中于其他成员和谐相处。
3.孩子的成长群体:是最为重要的,它更注重在伙伴中的关系,而不是跟成年人搞好关系。
F4.父母做好&没做好的
孩子跟什么同伴一起,对他们的成长影响更大。
父母能够帮助孩子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帮孩子找到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最好还能找到和他们一样、玩得来的孩子。
在传统社会里,父母负担着照顾孩子的责任,但父母的生活不是围绕着孩子转的。但在当今,在子女数变少的现代家庭,父母要更多地让孩子学会如何和同龄人相处,而不是全靠父母的教养,教会孩子如何和这个世界相处的全部细节。
1.在父母需要做好的方面:不要期待改变自己的孩子,教会孩子如何离开家庭。父母不可能赐予孩子在社会上的自尊和地位。孩子有孩子自己的路,帮助孩子避免自己的弱项,去选择合适的学校、社区。
2.父母可能没做好的:焦虑的父母只能让孩子感到更加紧张。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父母不如把焦虑的心轻轻地放下,去体会那种不去动手改造,只提供鼓励和支持,不强加压迫和重负的父母的爱。
父母的教养方式,不是孩子性格养成的决定要素。对孩子的爱,不必那么沉重。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57991/0167358ec00917dd.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57991/f498ef44bd57052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