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东西出现在眼前时,有几个人还记得?
可能很多人都能说出它的名字,也知道它的原料,但要说起和它相关的一些往事,估计就不多了。毕竟在今天,它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很多传统的工艺都被机器所取代。今天去看别人家装修房子,发现了这么一堆刨花,竟有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是的,它叫刨花。在儿时就认识了它,在木匠做木工活时刨子飞快地旋刨中,薄薄的木片便从刨子底部飘出来,扯出长长一绺,在离开木板时,便弯曲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像花束,有的像卷发,还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花样,因为曲折迭卷,形似花朵,因此都叫它刨花。木条木板是什么颜色,旋出来的花也是什么颜色,儿时的我们就喜欢站在旁边,傻呆呆的看着那一束束花在木匠的刨子下像变戏法一样出来,一会工夫,脚下就是一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松木的清香。
那时大部分家中的家具都是让木匠拿着原木打,家具做成后,墙角就会出现小山样的刨花,还有木板条、小木块、木屑等,这都是孩子们的最爱,玩这些东西的兴趣,一点也不亚于现在孩子玩积木拼图。刨花也是家庭主妇的最爱,引火用它特别好,到该生火做饭的时候就喊孩子去抱一把刨火过来,轻薄舒卷的刨花遇火易燃,很快就能将厚实的木柴引着,很多家都会将它们装在麻袋里,放在煤房一角,专门用来引火。
当然,刨花,不只是用来引火,有些还有特殊的用途,特地上网查了一下,中国古代妇女以刨花水涂搽两鬓,梳理后服贴整齐而有光泽,妇女梳妆打扮或外出前,用小毛刷蘸取刨花水抹在头发上,利于梳理定型,且散发出淡淡的芬芳,还具有润发乌发之功效,乃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天然绿色美发护发和头发定型用品。这是因为通过特殊工艺加工的刨花用清水浸泡,一定时间后会产生大量透明的粘液,富有较强粘性。
刨花水的源起已无从考究, 但史料记述,刨花水的发展历史经历过两个高峰,一个是唐代,一个是清代。唐代女子先用细竹丝扎成各式各样发型轮廊,然后用“刨花水”把头发浸湿,盘绕其上,再用细梳梳抿得油光乌亮,待头发干后自然定型,制造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发式,让各国使臣惊叹不已。清代时,宫廷还设置有专门采买管理刨花水的机构。清代后妃们常用蘸了刨花水或头油的抿子抿头。据说慈禧太后用榧子、核桃仁、侧柏叶一同捣烂,泡在雪水里和刨花水兑着用,结果七十多岁时,头发还像黑色的天鹅绒。
中国历史上文学、绘画、雕塑等作品中有丰富的刨花使用记录。曹植、阎立本、张萱等人的作品中的成年女性均使用刨花水美发塑发。刨花水的余香一直延续到整个民国时期,一代名伶周璇、胡蝶、阮玲玉等时尚风情的民国女子都是刨花水的忠实粉丝。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期,在中国许多地区的杂货店里仍然可以买到价廉物美的干刨花。不过这种刨花可不是平常我们说的木匠刨木头的下脚料,而是一种专门刨得很薄红松刨花,因为红松含有松油,泡在水中成为有一定黏度的水,妇女买不起梳头油就用此代理。
想想小时候木匠刨出来的一般都是红松和白松的花,这两种松木在当时是很寻常的。只是那时我们可不知道,它可以用来泡水当发胶使用,若知道,恐怕爱美的姐姐们断不会让它们全部都填到炉膛里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