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原创谈古论今
诚----贯通天地人的桥梁

诚----贯通天地人的桥梁

作者: 乐德乐 | 来源:发表于2023-06-24 06:01 被阅读0次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

不言天地至诚,而言天下至诚,可见非就天地本然而言,而是说人事,也不是说天下人都至诚,而是特指天下至诚之人,也就是圣人。圣人的视听言动完全发自天性,即所谓率性,从心所欲不逾矩,故曰“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

所谓尽人之性,人之天性都相同,故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这个人性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的人性,如说人性很复杂,恰恰相反,在儒家看来,人性非常纯粹,一尘不染。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性有没有被私欲遮蔽,圣人看得一清二楚。故曰“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

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这句话借用王阳明的“心即理,心外无物”来理解最方便,这个心不是主观之心,不是说我认为它是什么就是什么,这个心乃指本心,本心体现天性,天性就是天理。也就是说,这个心是客观的。明白了这一点,就懂得什么是自然万物之性,自然之道是什么,就不会违背自然之道,人类一切活动都能遵循自然之性,这就是“能尽物之性”。

南怀瑾先生说,一旦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得般若,则一悟百悟,三千大千世界,都在掌握之中,所谓自性圆满,就是这个意思。

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易·说卦】幽赞于神明。【注】赞,明也。【疏】赞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着,故训爲明也。能够懂得自然之道,就可以明了天地万物化育的道理,顺应之,相向而行,而不是背道而驰。从这个意义上说,叫赞天地是化育。

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参,并列也。能够赞天地之化育,那么你就是天地,天地就是你,天地人三者合而为一体。南怀瑾先生说,佛并不神秘,佛就是你自己。

简言之,尽己之性、尽人之性、尽物之性、能赞天地之化育、能与天地参,无非都是一个诚字。

朱子说:“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实,天下莫能加也。尽其性者德无不实,故无人欲之私,而天命之在我者,察之由之,巨细精粗,无毫发之不尽也。人物之性,亦我之性,但以所赋形气不同而有异耳。能尽之者,谓知之无不明而处之无不当也。与天地参,谓与天地并立为三也。此自诚而明者之事也。”

朱子认为这一章是论述天道的,我认为更确切的说是讲人道与天道的关系。

------《中庸章句》审读33

相关文章

  • 人族的空地战

    传说建木是沟通天地人神的桥梁。伏羲[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C%8F%...

  • 万物皆备于我者

    故诚之为成也, 言无不成;无不成,则天地人物位育尽矣!天地人物因吾之城而皆成也,次即所谓“万物皆备于我者”也。 本...

  • 陈文豪:立刻触摸能量的核心,你的人生从此逍遥

    刚从灵修山回来,宁静以致远,养神以千里。这次的放空之旅,天地人融会贯通。应上次网友的优秀留言,来分享能量的核心。 ...

  • 李克富 || “知道”经由“觉察”才能“做到”

    在“知道”和“做到”之间,需要“意识”作为桥梁才能贯通,否则,哪怕知道也做不到,因为当事人根本就不在状态! 前天的...

  • “王”

    “王”字三横一竖,上边一横代表天,下边一横代表地,中间一横代表人,能把天地人贯通起来者,就是王。 ...

  • 光明(2021.9.18)

    光贯通身体时,天、地、人成为一体,大地的能量引导上来,不再只是大地的能量,而是天地人混合在一起的能量,是宇宙的能量...

  • 不为蛛丝马迹所乱 不为花言巧语所惑 不为浮光掠影所动 以不变应万

    宇宙的白巫师天地人沟通的桥梁白风波的飞跃升华将白风的轻盈转为静定,为展翅高飞做好积蓄带着出世的思想,把玩入世的真谛...

  • 感赏投射79

    早晨看见紫雨老师的人生愿景与使命是:散播觉悟与欢喜的讯息 贯通灵性与物质的桥梁 帮助人们:得到所要活得更好 顺心...

  • 诚是修养的根本要求——论语贯通48

    《为政篇》,用“为政以德”这句话开篇点了题。紧接以“诗三百”言志,指出为政最重要的是民风与教化,民风与教化好了,才...

  • 第十五章 隧道与桥梁测量

    第十五章 隧道与桥梁测量 1.隧道测量概述 隧道自两端洞口相对开挖,在洞内预定位置挖通,称为贯通,因为,隧道测量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诚----贯通天地人的桥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im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