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道”和“做到”之间,需要“意识”作为桥梁才能贯通,否则,哪怕知道也做不到,因为当事人根本就不在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5904b6b041f3f81b.jpg)
前天的涂鸦配了一段文字:在认知心理学里,有一个名词叫“隧道视野效应”,指的是一个人若处于隧道中,看到的就是前后很狭窄的视野,进而阻碍了认知水平和心智。
没错,这和“井底之蛙”异曲同工。
坐井观天,视野就是井口的面积;隧道内所见,也只能一前一后。
“但是,看不见的我们应该想到。”我和一位学员交流时这样说,“比如,尽管身处井底,但要想到井外存在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尽管在隧道内只见前后,但要想到除此之外还有我们看不到的上下和左右。”
她问:“我为什么就想不到呢?”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提问,答案于我早已成竹在胸:“不是想不到,而是根本就没有想——至少是没有按照我教的方法去想!”
“什么方法?”我知道她在问这个问题是没过脑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a0d1ba2633ecf736.gif)
“您说是什么方法?”我忍着心中的不快反问。
“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思考人家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或者进一步思考人家问这个问题是为了什么。”这个答案令我满意,可为什么在处理现实问题比如案例分析时就做不到了呢?我发现她又直接回答了案例中“去不去咨询”的提问,而且还给家长提了那么多的“建议”。
像在咨询室内对待一位求助者一样,这次我想启发她:“您看,我一提醒您就‘知道’,而且这样的事情您在‘知道’之后也不难‘做到’,可为什么非得我提醒呢?”
她想了想后,给出了一个远远超出我想象的答案:“这是因为尽管我‘知道’了,但我在用的时候却没有‘意识到’我早已‘知道’!”
太对了:在“知道”(心理过程)和“做到”(行动过程)之间,正是需要“意识”(心理状态)作为桥梁,否则,哪怕知道也做不到,因为当事人的心根本就不在状态!
“意识是觉醒状态下的觉知,觉知就是觉察。”这是普通心理学对“意识”的定义。
觉察,就是当下!觉察到觉察,就成了过去。
如果不把心放在当下,就不可能有觉察!
念及此,我突然觉得脑洞大开,醍醐灌顶,也立马给既往在咨询和生活当中的成功和失败找到了理论支撑。
只可惜,所有这些对我而言都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更不能形成文字。
我想了好长时间,努力将思绪组织成语言,对她说:“没有意识到自己早已知道,可不同于“不知道自己知道”,也就是没有形成习惯。
课堂上我曾经讲过依次递进的四个层次: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无知)、知道自己不知道(自知)、知道自己知道(觉察)、不知道自己知道(习惯)。
把这些内容串起来,我觉得自己不但加深了对“意识”这一心理状态的理解,而且又多了一个解释问题的维度,一个全新的视角。
这种理解是建立在我的体验基础之上的——不是关于“辣”的普遍知识,而是亲口尝过辣椒后的那种独特的味道。
尝过不同的辣椒后,您还会相信那种叫“辣椒”的蔬菜都是“辣”的吗?如果“辣”和“辣”的性质相同,难道就没有程度上的差异吗?
![](https://img.haomeiwen.com/i9866961/ce25031c4c6aebcb.jpg)
宛如电光石火,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意识”自然会稍纵即逝,关键是我们能否对它有所体验,能否觉察到。
“井底之蛙”只知道自己在井底是不够的,如果没有觉察到对当下状态的不满,它还是不会往外跳;同样,我们这些知道自己身处隧道当中只见前后的人,又有多少能觉察到了自己的无知呢!
结论:觉察,才能让“知道”变成“做到”。
网友评论
一点点儿学习记忆觉察练习🙏🙏
对环境不满的人从来不缺少,缺少的是付诸行动的人
对环境不满是因为有了觉察,进而从"知道"才能"做到"。
觉察,才能让“知道”变成“做到”。
觉察就是当下,不把心放在当下,就不知道自己觉察。不知道自己知道是没有觉察,即没有让意识形成习惯,日常生活中,要养成思考为什么和为了什么的习惯。
还有的人知道自己不知道,可就是懒惰,混日子!
思考,才能让“不知道”变成“知道”,
对当下不满,才能发现自己“不知道”
比如,孩子明明知道要好好学习,却无法转化为行动,或许有多重原因,包括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又不知道如何克服困难。一旦觉察到障碍孩子行动的真正原因,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还有我们明明知道不能轻易指点别人,却还是会因为想要获得对方的认可,而抛出很多建议。
诸如此类,深入觉察自己做或不做这一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才能把“知道”和“做到”连接起来。
那么,做不到“觉察”,到底是态度的问题呢?还是能力的问题呢?
https://www.jianshu.com/p/ef5e8b37f631
如果不把心放在当下,就不可能有觉察!”
所谓的“心结”就是心一直停留在过去,即使已经在新的环境。没有了觉察,无法关注当下,情绪还是被过去发生的事儿左右着。忽然觉得觉察是把时间切割成密密的点。悲伤的、恐惧的或者是愤怒的事儿是过去的点,已经过去了,不应让过去的点影响每一个新的当下。而要做到不被影响,方法就是学会觉察,把时间切割成每个当下的点。
宛如电光石火,作为一种心理状态的“意识”自然会稍纵即逝,关键是我们能否对它有所体验,能否觉察到。
觉察,才能让“知道”变成“做到”。
要有“意识”!
我们学习了好多道理,懂得了好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
就是做不到!
知道却做不到,为什么?没有觉察到,没有意识到。所以肯定做不到!因为知道的太多了,学的太多了,这些到底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并不清晰,所以肯定无法去行动。
不太理解,碎碎念,念,多念,反复念……
我们经常也会有觉察到的时候,却没有行动,那又是什么将这股觉察的力量大到变成行动力?
从自知到觉察,再到习惯,是一个修炼的过程,时刻保持觉察,从“知道”到“做到”。
成长的道路上不断提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