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午饭,从餐厅出来后,习惯性拐进了塑胶操场,围着操场转两圈。
慢慢的,用自己的节奏,不在意别人的眼光,让有些烈的太阳在头顶逗我。不是我不热,是我想起小时候的时光,竟然一点儿也不觉得热。
想起大清早去班里上课,班里六个风扇呼呼呼地转动着,声音非常大,加上几个不自觉的学生的说话声,教室里显得很燥,自然风呢,也不甘寂寞地一个劲儿往屋里钻。
于是,我让学生把风扇关掉,有学生在下面嘟囔:S某某都没有管我们。直呼班主任大名不说,言外之意不就是我们班主任都不说我们开风扇,你一任课老师净是多事儿!
呵呵,我听到了,也懂他们的意思,但我还是让他们关掉风扇。这天热吗?到了开风扇的地步了吗?我让他们看室外实时温度:25度,该是有多热呢?何况今天风还那么大。
忍不住跟他们说我当班主任时,六一之前不准学生开风扇。下面学生听了,各个拿眼瞪我。我忽略他们的眼神,接着说:“这天你就开风扇,下个月,下下个月,你再开风扇没有一点儿用了。”
其实,学生呼吁装空调这事儿,连续呼吁了好几年,然而学校除了幼儿部有空调外,其他年级都没有空调。热了冷了他们都很烦躁,看幼儿园开空调,他们更是心里不平衡。
而我,想起过去没有风扇的岁月,没有风扇没有空调,也没有见我们都热坏,反而是现在的孩子一点儿都受不得热了。
正好讲到了第一个阅读理解《绳子那头》,于是想趁此机会教育教育他们。
这篇文章思路非常清晰,写一个修空调的男人,平时都是夫妻一起去干活,那天儿子非闹着要去,男人不同意,经不住儿子死乞白赖地要求男人同意了。男人感觉去小卖部买了一瓶防晒霜,给儿子浑身上下涂了一遍,到地方后,男人从工具箱里拿出毛巾,围在儿子的腰上,才把绳子的一头拴在儿子腰上,而另外一头直接拴在自己腰上了,经历了踩空差点儿掉下去的危险,面对妻儿的关切,他很淡定地说没事,没划伤,还表扬儿子长大了,比妻子的劲儿大。他小着,儿子却想哭。工作结束后,主人给了男人一根雪糕,男人结果来,却转头给了儿子……
文章很简单,基本上只要认真阅读,就能答到点儿上。我不知道他们到底做的怎么样,反正一起分析完文章后,意犹未尽,除了联系上几套题上的阅读,让学生比较外,还提到了家人的工作,工地工人顶着烈日工作的场景……
估计我们这里学生的家长,拥有光鲜体面工作的不多。想到了我爸爸以前在工地干活的辛苦,最怕热的老爸,为了挣钱也成了最不怕热的人。忍不住鼻子酸了。
我不知道他们是否能联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反正每次看这样的文字,我都忍不住共情,有的文字隐隐让我看到了过去的自己,烈日当空,挥舞着镰刀割麦子,或者挎着筐在麦茬里捡麦子,脚被扎得血淋淋地是司空见惯的事儿了。
一个人在操场,一边走一边一遍遍想那几篇散文,真的一点儿都不觉得热。操场上没什么人,原本一起散步的伴儿都不愿意顶着太阳散步了,而之前满操场疯跑的孩子,也不见了踪影。就连拿着笤帚扫地的娃都躲到了紫藤花架下,不由得感慨,现在的孩子啊!
而我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旁边玉兰树上飞下来两只蝴蝶,正好落到我的面前,我捡起来一看,还真挺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