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耿相新
张惠芝所著《编辑岁月》(河北教育出版社),是一本编辑的入门教科书,也是一位编辑的个人成长史,更是一部关于编辑应用文和编辑个人思考的著述志。它是个人编辑经验的知识总结和规律总结,也是一部真正的原创的编辑理论著作。
这是一部为编辑立言的教科书。全书共分上下两篇9记:选题记、作者记、审读记、书评记、档案记、练笔记、困知记、忧思记、真情记。这一匠心布局,覆盖了编辑职业的各环节,作者为编辑工作的每一个流程节点都提供了大量的个人成功案例。作者娓娓道来一段故事、一点编辑经验或者教训,与我们分享一个观点或者结论,分享亲手编辑出版的一部部图书面世后所获得的各种赞誉和文化影响力,这种毫无拘束的书写风格和表达方式,让我们感触目前传授于部分大学课堂的编辑学、出版学甚至编辑实务和出版实务教科书的某些缺陷——呆板、枯燥、语言僵硬、缺乏实例。
《编辑岁月》也是一名史学编辑的个人成长史和档案实录,作者从一名历史教研者成为一名史学编辑,从一名普通历史编辑而成为国内出版界著名的史书编辑,从一名著名编辑成长为史学编辑家。编辑的灵魂是对学术的识见与价值的判断,与学术、与作者共同成长才是一位编辑由编辑向编辑家、由出版人向出版家转变的真正动因和成因。《编辑岁月》一书中作者谦虚的叙事与行文、大量的图像与表格、原始的书稿档案与书信书影,无一不在印证编辑之不易、编辑家成长之不易。然而,本书的作者却又是幸运的,她获得了诸多史学名家大家的称许,她之所以可称为史学编辑家是由其编辑出版的史学著作决定的,也是当代史学家们以及诸多作者共同推许而决定的,当然也是由其编辑兼作者双重身份所创造的业绩决定的。
编辑是杂家,但编辑史却一再证明,编辑首先应当是专家。张惠芝老师的经历是对专家型编辑、学者型编辑、作者型编辑的最好诠释。张惠芝在入职编辑前就是一位历史研究者和作者,她的作品,让我们从内心深切地体会到一位编辑学术探索的欲望和作者著述意识的强烈。编辑的著书立说也许没有系统的学科或学说体系,但编辑具备较宽的学术视野、更敏锐的选题挖掘意识、更严谨的书籍体例整体把握能力和更灵活的学术识见,因此,由编辑而转向编纂再转向著述,甚至进行理论思考和学科体系建设,编辑无疑具有一些独特的职业优势。
网友评论